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决定降低利率的消息引发了全球经济学家的关注,许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将催生各国中央银行采取类似的行动。这种预期的涟漪效应不仅展示了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为各国应对当前经济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许多国家面临高企或者波动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均衡。在这种背景下,降低利率被视为一种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美国经济历史学教授麦克斯·吉尔曼(Max Gillman)在接受安纳托利亚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虽然通货膨胀问题依然严峻,但他认为美联储即将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他指出,如果美联储降低基准利率,这将促使全球其他中央银行跟随其后,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自2023年7月以来保持在5.4%左右,但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正在显著下降,从2022年6月的9.1%降至2024年7月的2.9%。这样的变化使得许多经济学家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吉尔曼强调,降息将为其他国家的央行提供良好的示范,尤其是在欧洲央行(ECB)和英格兰银行(BoE)已经降低了政策利率的背景下。 在过去几个月里,多国央行已经采取了降低利率的举措,加拿大、瑞士和新西兰等国的中央银行均下调了利率,而澳大利亚则选择保持利率不变。这种趋势表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变,更多国家可能会在美联储降息后做出反应。 吉尔曼指出,美国的实际利率(即考虑通货膨胀后的收益率)达到2.5%,这在过去20年中是一个相对高的水平。
随着经济逐渐稳定,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进一步促进GDP增长。他认为,降低利率不仅能减轻家庭和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压力,还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然而,降息的长期影响并不明确。吉尔曼提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开始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积累大量准备金,目前这笔资金已达到3.4万亿美元。这些准备金实际上是在美联储购买的国债中产生的,而私人银行通常选择将这些准备金存放在美联储,而不是贷款给其他投资者,导致货币未能有效流通,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活力和通货膨胀的变化。 这种流动性问题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对降息的最终效果表示关注。
尽管降息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但长期而言,如何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吉尔曼强调,过去的经验显示,准备金的积累使得银行更为保守,从而限制了借贷和投资的增长。 此外,各国中央银行在决策时还需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美联储的降息可能会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趋同,但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环境将决定央行的具体反应。例如,在某些国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或外部投资不足,降息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可能有限。同时,也可能引发资本外流等副作用。
未来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需要在灵活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同时,保持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已密切相连,美联储的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对美联储的动向保持高度关注。 在这一过程中,透明的信息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各国中央银行应通过公开的方式及时传递政策意图,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
良好的沟通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市场信心,还可以更好地引导投资者行为,从而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环境。 总的来说,美联储的降息如果成真,将是全球经济政策的重要转折点。但这一政策实施后,各国央行的响应能够否真正促进经济复苏,还需时间来检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各国需共同面对挑战,携手应对,才能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因此,各国央行应加强合作与交流,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