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围绕西班牙的殖民遗产的争论愈演愈烈,最新的导火索是一部名为《西班牙美洲:生命与希望之歌》的纪录片,该片由西班牙导演何塞·路易斯·洛佩斯-利纳雷斯执导,正在墨西哥全国范围内放映。影片试图为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历史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强调西班牙在美洲的“文明影响”,声称其带来了自豪的天主教文化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艺术。然而,影片在描绘西班牙所带来的遗产时,完全无视了在传播基督教的名义下对土著人民所犯下的种种虐待和暴行。 这部纪录片的上映恰逢墨西哥新总统克劳迪娅·谢因鲍姆与西班牙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谢因鲍姆总统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就职仪式上拒绝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六世的到场,因其未对1519年至1521年间墨西哥征服期间的暴行表示道歉。这一举动引发了西班牙方面的不满,而这部引发争议的影片更是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向了高潮。
许多墨西哥民众对此片评价不佳,许多人认为影片是一种“垃圾、操控性强且种族主义的宣传片”,试图重写历史。墨西哥记者何塞·胡安·德阿维拉在观看影片的首映时,批评影片对殖民时期的“可耻”表现后,便遭到其他观众的围攻,这些观众大多是拥有欧洲血统的墨西哥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墨西哥的历史不断被重新审视,尤其是在已经过去五百多年之后,民众对于征服历史的理解与看法呈现出高度分化的趋势。 影片的上映也正值10月12日,这一天是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新大陆的纪念日,在西班牙被称为“西班牙日”,而在墨西哥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却是“种族日”,这天标志着对本土文化多样性和土著人民抵抗征服的纪念。谢因鲍姆总统在发言中重申,“征服是一场暴力的行为”,并表达了她希望通过“重建历史”来加强西班牙和墨西哥之间关系的意愿。 此事件引发了关于殖民遗产的激烈辩论。
一方面,一些专家和历史学家指出,某些人仍然认为西班牙的征服是启蒙的源泉,影片中的哲学家胡安·米格尔·祖祖内吉便是这一立场的代表,他称影片传达的是“爱对仇恨言论的回应”。而另一方的学者,如历史学家费德里科·纳瓦雷特则警告,征服历史的讨论涉及到墨西哥社会中不同人群间的“特权”与“不平等”,尤其是那些拥有浅色皮肤的墨西哥人。 西班牙的历史遗产也在国内受到了检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六世参加了该影片在西班牙的首映式。随着“西班牙日”的临近,西班牙的殖民历史问题再度引发了公众的讨论。一些激进的天主教团体试图在马德里、瓦伦西亚、托莱多等城市张贴海报,为十六世纪的“征服者”辩护,呼吁人们将他们视为英雄与圣人。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殖民反思的挑战,再次暴露了历史解读上的对立与冲突。
当前,世界各地的前殖民地国家都在向曾经的殖民大国施加压力,要求他们面对历史的阴暗面。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7年总统竞选期间指称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行为是“反人类犯罪”,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不仅在西班牙和墨西哥,全球范围内关于殖民历史的争论正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重新审视历史,促使社会对历史的反思与和解。 影片《西班牙美洲:生命与希望之歌》的反响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本身的争议,更在于其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在历史中现金脉的国度,墨西哥在面对自身历史时,无疑需要探讨种族、身份和文化遗产的问题。这部影片引发的激烈讨论正是这一历史叙事转变的缩影,它让人们意识到在关于过去的讨论中,仍然充满了情感的冲突和身份的认同。
未来,如何处理其殖民历史,将如何塑造其国民身份及社会的未来将是墨西哥及其邻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反思殖民遗产,墨西哥或许能够更好地面对历史带来的遗产,并为社会的和解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