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尽管围绕华盛顿实施的全球关税战和美国财政前景的不确定性持续令投资者感到焦虑,加之特朗普与埃隆·马斯克之间引发的公众争执成为市场的噪音源,全球股市却在纷乱中展现出强劲的上涨态势。这一现象引人深思:在重重不确定因素围绕下,市场为何能够逆势攀升?其背后的推动力又有哪些? 全球市场的表现可谓亮点纷呈。来自美国、亚洲、欧洲乃至新兴市场的主要股指普遍上涨,MSCI世界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美元、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黄金在这一周整体保持稳定,显示出市场在不同资产类别中的阶段性平衡。显然,投资者对于政策制定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并且妥善管理美国财政风险,充满了某种程度的“宽容”与期待。 当然,细节层面并非波澜不惊。
例如,特斯拉股价在本周四遭遇14%的剧烈下跌,反映出市场对某些成长股的谨慎态度。与此同时,受到最新非农就业数据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在周五大幅攀升了15个基点,市场利率趋势呈现明显波动。此外,美元汇率在周四触及三年来的低点,暗示外汇市场正经历重要调整。这些局部变动在整体温和上涨的大背景下,强化了投资者需谨慎应对局部风险的意识。 从全球央行的角度来看,本周政策表现也呈现出复杂信号。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欧洲央行则宣布降息0.25个百分点,然而其后续指引却被市场解读为相对鹰派,这令加元和欧元双双走强。
相对于此,瑞士进入通缩阶段,市场预期瑞士央行在年底前可能重启负利率政策,而印度储备银行也在周五出人意料地大幅降息,展示了新兴市场政策的灵活调整能力。 美联储方面,官员们普遍表示对于关税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通胀影响仍存在很高不确定性,因此采取“观望”态度。根据利率期货市场的定价,美联储若重启宽松政策,最早也要等到10月份,这令市场在年中前保持相对稳定的利率预期。全球主要央行可能进入夏季暂停期,资金面预计将保持宽松,这一周期将给贸易谈判和财政政策调整留出更多空间。 贸易方面,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及欧洲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成为焦点。尽管美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90分钟电话会谈气氛友好,且其后与德国总理默兹的会晤同样充满笑容,但实质性进展有限。
未来一周,中美双方将在伦敦继续谈判,至于与德国的贸易协定,最终须通过欧盟27国集体协商达成,而非简单的双边协议。这种多边协商机制表明,贸易战的缓解仍需各方长期努力和耐心。 这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促使投资者调整对各行业及个股的风险偏好。一些科技股如英伟达(NVIDIA)和纳斯达克指数微跌,但高增长潜力的数字科技、新能源和消费科技企业如Applied Digital Corporation、Newegg等表现抢眼,获得了市场资金的青睐。与此同时,部分传统科技和制造业公司如Align Technology和Confluent面临严重回调,反映出资本市场在高估值与基本面之间的动态博弈。 从投资者心理层面来看,尽管市场仍存在诸多波动因素,但整体氛围中透露出较以往更为乐观的情绪。
投资者似乎愿意相信各国政策制定者能够通过外交和经济政策的调整,防止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衰退风险。货币政策方面的灵活性以及贸易谈判的逐步推进,成为支撑市场上涨的重要因素。而市场波动率指标VIX的上升,亦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的敏感度在加大,提醒投资者保持警觉。 在这个转折点上,未来几个月的市场走向仍然充满变数。全球经济增长的力度、贸易政策的最终走向、美联储及其他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都将成为影响市场表现的关键变量。对于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来说,外部压力下仍需加大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开拓新的增长动力来源,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
同时,投资者需要关注各行业的长期趋势,识别在潜在政策变动和全球经济恢复中具备竞争优势的优质资产。 总体来看,尽管当前市场环境存在多层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全球股市依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投资者在保持审慎的同时,也应密切跟踪政策动态及经济指标的变化,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市场的这波上涨不仅是对政策有效性的肯定,更是全球市场信心逐渐回归的明证。未来,谁能真正掌控全球贸易与货币政策的节奏,谁就有望主导资本市场的走向,创造更多价值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