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货币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正深刻变革全球货币体系和国际支付方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走在数字货币研发的前沿,数字人民币(e-CNY)更是其重点战略之一。2025年6月18日,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陆家嘴论坛宣布,上海将建立全球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此举被视作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为数字人民币全球运营中心的设立提供了坚实保障。该中心旨在协调和管理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优化海外交易流程,促进数字货币与全球金融生态系统更紧密地融合。当前,国际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存在效率低下、政治化风险及单边制裁威胁等诸多问题。
潘功胜强调,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正在重塑跨境支付格局,全球金融基础架构需要更强的监管协调,以应对这一转变。上海运营中心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支付的便利化和安全性,促进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整合。同时,这一举措也补充了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的扩展,近期已有标准银行、第一阿布扎比银行等多家国际大银行加入。这不仅展现了数字人民币和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态度,也体现出增强金融系统韧性、竞争多元化币种体系的战略目标。中国官方将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视为构建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部分,力图通过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率,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这对于全球货币格局的长期演变具有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监管机构也呼吁全球应加强对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协调监管,从而更有效地管控潜在风险。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朱和新特别提及,完善应对外部冲击的政策工具至关重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李云泽则指出,将持续营造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际资本。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正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数字人民币的国内应用也在迅速扩张,涵盖包括成都、北京、苏州和上海在内的多个城市,尤其是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引领数字货币的实际场景落地。上海全球运营中心将是连接这些国内创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有望实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规模化推广。
国际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合作项目,如由国际清算银行牵头的mBridge项目,联合香港、泰国、阿联酋与沙特等国家,共同研发跨境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此类合作旨在构建互操作的数字支付通道,为数字货币提供美元主导体系之外的新选择,缓解美元霸权带来的潜在风险。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中国采取了在积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与发展自己的平行支付体系之间的平衡战略。一方面保持与Swift等传统跨境支付网络的连接,另一方面推动符合自身利益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的发展。这种策略有助于降低地缘政治冲突中的金融脆弱性。当然,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不少挑战。
资本项目的管制、市场透明度的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法律和监管体系的信任度,都是未来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搭建稳健、开放且透明的运行机制,数字人民币才能赢得更多国际合作伙伴和使用者的认可。上海数字人民币全球运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数字货币竞争中迈出了关键一步。通过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及风险,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手段,有望增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推动全球货币体系更加多元和稳定。展望未来,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连接全球经济的重要纽带,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助力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相关监管和技术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上海全球运营中心或将成为推动数字货币全球化的典范,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金融创新引领者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