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比特币网络的算力出现了显著下降,跌至自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一算力回撤主要反映了矿工在面对收益减少和市场不确定性时的压力,尤其是在今年4月比特币迎来其第四次区块奖励减半事件后,矿工的收入直接被切割一半。然而,尽管面对类似熊市的算力减弱,但许多矿工却并未出售他们的比特币,这一行为引发了业内对矿业生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广泛关注。算力,也被称为网络的哈希率,是衡量比特币网络处理交易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算力下降通常意味着部分矿工选择关停设备或退出市场,这往往伴随着价格承压和利润收缩。2022年的熊市期间,算力曾大幅缩水,当时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1.8万美元左右。
此次算力回撤虽然触及相似水平,却是在比特币价格较高的背景下发生,这显示出矿工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矿工收益的减少主要来自区块奖励的减半。今年4月发生的减半事件将区块奖励从6.25 BTC降低至3.125 BTC,切断了矿工最大的一笔收入来源。虽然交易手续费作为另一部分收入存在,但目前仅占矿工总收入的不到10%。因此,减半对矿工盈利状况的冲击极为显著。此外,近期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6万美元,受到德国监管机构加大卖压以及破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Mt.Gox的债权人开始以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偿还债务的影响。
尽管价格有所回升至约6.5万美元,但波动性增强,使矿工盈利环境更趋紧张。尽管如此,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业公司之一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在6月份并未出售其持有的任何一枚比特币,依旧保持超过1.8万枚比特币的持仓量。这种不卖币的策略,反映出大型和公开矿工对市场的信心,以及它们通过降低成本和改善财务结构准备长期持有。事实上,一些专家指出,公开矿工通常拥有较低的全成本矿币开采费用,并且在减半前已经通过偿还债务和融资增强了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市场低迷时坚持持币,而非被迫出售。相比之下,效率较低的非公开矿工则被市场压力迫使关闭部分设备,退出市场,使算力下降。
矿池运营商ViaBTC指出,虽然算力下降到了熊市水平,但这次降幅相较2022年熊市时期较为温和,对网络整体影响有限。当前网络的算力仍然在600 EH/s左右,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50 EH/s。一些分析师强调,比特币网络设计有矿难调整机制,当算力下降时,挖矿难度会相应下调,降低矿工的成本,刺激仍有盈利空间的矿工继续参与,维持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所谓“矿工死亡螺旋”,即矿工因收入无法覆盖电力和设备成本而大量退出挖矿,导致网络安全性急剧降低,交易确认速度减缓以及手续费暴涨的问题。在实际运营中,这种极端情况尚未发生,因为矿工的退出和加入呈动态平衡,同时市场和技术层面不断完善,缓冲这类风险。随着大型矿企的涌入和机构参与度提升,市场结构也开始发生改变。
比特币网络中的链上活跃地址数目近两年来基本持平或呈下降趋势,反映零售用户减少,而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借助ETF进入市场的企业用户比例持续上升。这种转变导致算力更加集中,少数大型矿工掌控网络主导权,这既带来一定程度的中心化风险,也使矿工行为更加理性和持久。影响算力的还有季节性因素,如夏季高温和风暴天气对北美矿区的电力供应稳定性产生影响,短期内也会造成算力波动。此外,矿工可以利用加密货币抵押贷款等金融工具来维系流动性,无需被迫立即出售比特币,这也是当前矿工选择持币不卖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比特币价格与算力呈正相关关系,价格上涨时矿工增加投入,算力随之提升;价格下跌则导致矿工关闭设备,算力下降。但更多分析显示,比特币价格往往领先算力变化,二者间存在短期滞后。
这意味着算力的回撤并不会直接引发价格暴跌,相反可能是市场触底后的修正信号。虽然矿工算力有所下降,网络目前仍保持足够的安全保障。据估算,发起51%攻击需要耗费极高的算力和资本成本,远超普通攻击能力范畴,同时多样化的矿工结构和网络调整机制降低了单一团体控制网络的可能。面对潜在的安全预算下降隐忧,行业也在积极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如通过Layer 2扩容技术提升区块空间需求,增加网络计算能力,从而维持矿工经济激励和安全性。综合来看,比特币算力的回撤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减半带来的收入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季节性环境变化以及矿工结构调整。尽管出现熊市水平的算力下降,矿工未大量抛售比特币,反映出市场成熟度提升和企业长线持币战略。
网络难度的自动调整机制和算力动态均衡机制保障了比特币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避免了所谓的矿工死亡螺旋风险。市场专家普遍认为,算力的短期波动并不会对比特币价格产生剧烈负面影响,反而可能是价格和市场健康向好的信号。未来,随着机构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深入发展,比特币生态有望继续保持韧性和活力,为矿工和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算力变化和矿工行为背后的逻辑,有助于更理性地评估比特币的安全性和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