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认知功能的保持成为晚年健康管理的重要课题。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执行功能和语言能力等,是维持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多项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对这一过程存在显著影响。近年来,宠物养护作为一种独特且日益受关注的生活方式,被不少科学家视为促进认知健康的潜在途径之一。细致考察宠物养护与认知功能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不同宠物种类带来的差异,能够促进我们对晚年认知衰退干预手段的理解与开发。 宠物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有着多维度的解释,一方面,宠物的陪伴可以缓解孤独感,提升心理健康。
孤独与社交隔离被普遍认为是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风险的重要因素,而宠物尤其是社交性较强的宠物,能为主人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另一方面,养宠物通常伴随着身体活动的增加,尤其是养狗者的日常遛狗活动,为促使主人保持规律运动提供了动力。运动对维持脑部血液循环和增强神经可塑性极为重要,有助于减缓认知衰退。 科学界对于宠物养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已有初步且重要的发现。2025年发布的一项基于欧洲健康、老龄与退休调查(SHARE)的研究对来自11个欧洲国家长达18年的纵向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宠物养护者在认知领域表现出更温和的衰退速度。在执行功能和情景记忆两个重要认知域中,养宠物者均表现出较非养宠者更缓慢的认知下降趋势。
然而,深入分宠物种类调查揭示,传统的猫狗养护者在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上表现显著优势,而养鸟和养鱼者则未能体现同样的认知保护效果。 狗和猫被认为成为认知保护的“明星宠物”,这可能归因于它们特殊的互动形式。狗主因遛狗等日常活动参与社交的频率较高,能获得心理和情感双重滋养,同时也锻炼身体。研究还指出,养猫者同样受到认知刺激,可能源于猫咪不易预测的性格特点,促使主人提升注意力及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激活大脑的相关区域。此外,宠物与主人间的亲密关系形成了情感支持网络,增强抗压与抗焦虑能力,也对认知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养鱼和养鸟虽然能够为主人带来一定的心理舒缓和情感陪伴,但不同于猫狗,它们的互动性较弱,缺乏促进身体活动和频繁社交的特点。
且有研究指出,养鸟可能因其噪音影响到睡眠质量,而睡眠障碍本身是认知衰退的潜在风险因子。此外,鉴于鱼的寿命较短,宠物逝世频繁可能给养护者带来额外的情感负担,限制了与宠物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年龄作为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变量,研究显示宠物养护对认知衰退的保护作用并不因年龄段不同而显著变化。无论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还是更年长的群体,养猫或养狗均能减缓其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这表明宠物的积极影响具备跨年龄的普适性,值得在全龄段的认知健康管理中予以重视。 探索宠物影响认知的机制尚存在挑战,但综合当前证据,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精神健康提升、情绪缓解、社交互动、身体活动增加以及生理压力的减轻,构成了宠物养护促进认知健康的核心环节。宠物与主人之间的互动激活大脑的某些区域,增强注意力和情绪调节,有助于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此外,宠物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激发生活动力,延缓认知的衰退过程。 尽管上述研究表明了养犬与养猫的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宠物养护并非适合所有人,且养宠物伴随经济支出、时间投入和潜在的护理压力。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养宠的持续性、宠物数量、多宠家庭环境以及其他宠物如兔子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同时,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宠物养护习惯及其社会背景对认知健康的调节作用也值得深入研究。
此外,促进宠物养护与认知健康结合的公共政策或社会服务应被提上日程。鼓励老年群体拥有宠物的同时,提供经济援助、加强社区宠物友好设施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宠物共居的老年居住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宠物对健康老龄化的潜力。相关机构与家庭应协调合作,确保宠物养护成为现实可行且安全的支持手段。 总的来说,科学证据正日益支持宠物养护作为促进晚年认知健康的有效生活方式。尤其是猫和狗的陪伴,不仅能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还能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关注自身或亲人认知健康的家庭而言,合理选择并养护适合的宠物,有望成为提升晚年幸福感和认知韧性的有力工具。
未来的跨学科研究将更深入揭示宠物对大脑健康的多层机制,推动宠物与老年健康管理的高度融合,服务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