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出现明显回落,引发市场各方广泛关注。纽约市场的7月合约糖价下跌超过一美元,进一步刷新了四年来的近月期货低点,而伦敦ICE白糖价格也出现小幅下滑。这一现象的背后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显著下跌息息相关。作为与乙醇生产密切挂钩的能源产品,原油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乙醇的市场价格和需求,进而拖累糖价承压。具体而言,原油价格的骤降降低了乙醇的价格和盈利空间,促使世界各大糖厂可能减少将甘蔗用于乙醇生产的比例,而增加糖生产的供应量,这在短期内形成了糖供应扩张的预期压力,令糖价承压。原油与糖价之间的这种联动关系,体现了能源市场与农业商品市场之间复杂而紧密的互动。
除了能源价格这一关键因素,全球主要糖产国的生产预期同样对糖价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近期发布的2025/26年度糖生产报告显示,全球糖产量预计将创新高,达1.893亿公吨,同比预期增长约4.7%。这一数据暗示着国际市场将面临显著的糖供应过剩,使得价格上涨的空间受到抑制。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2025/26年度产量预计大幅上升至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19%。印度糖厂扩大种植面积,加之预计将迎来良好的降雨季节,构成了产量增长的强有力支撑。实际上,印度国家合作糖厂联合会曾在6月初公布了这一积极的产量预期,而印度地球科学部对同期季风的预测也显示今年降雨量将达到长期平均水平的105%。
这是糖产量增加的重要自然条件保障。除了印度,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糖出口国,其2025/26年度糖产量预计也将小幅增长,达到4470万吨,同比提升约2.3%。同时,泰国的糖产量预计在同一时间段内增加2%,达到1030万吨。来自三大产糖国的产量增长共同强调了全球糖供应充足的趋势,给糖价带来持续的下行压力。政策因素同样不可忽视。2023年10月以来,印度政府为了保障国内糖供应,采取了限制糖出口的措施,限制出口总额大幅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内市场价格。
然而,2025年1月份印度政府宣布允许糖厂出口100万吨糖,这一出口限制的放松将增加国际市场的供应量。虽然印度糖业协会(ISMA)对2024/25年度产量的估计出现了下调,预计产量下降17.5%至2620万吨,近期实际产量数字也显示2024年10月至5月期间产量同比下降17%,但该年度出口预期下降至80万吨以下,也显示出市场整体供应依然宽松的态势。综合能源市场波动、产量变化和出口政策调整,全球糖价面临多重压力。尤其是原油价格的下跌不仅影响了乙醇需求和价格,还间接改变了甘蔗的加工导向。糖厂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更偏向于增加糖产量而非乙醇生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未来糖价的走势还需密切关注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及主要生产国的天气条件。
此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也将对糖价产生深远影响。短期来看,全球糖供应充裕、能源价格低迷的双重因素将继续对糖价形成压力。然而,糖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价格波动亦会对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食品加工、能源乙醇生产以及相关贸易活动。投资者、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均需从多角度综合评估价格波动的影响与风险。在此背景下,未来国际糖市或将经历周期性调整,价格的反弹或持续低迷将取决于天气、能源市场及政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理解这些关联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市场参与者制定合理策略至关重要。
全球糖价的波动不仅反映了供需关系的现实状况,更折射出全球能源市场和农业生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持续关注原油价格走势及主要产糖国的农业气候情况,将有助于把握糖市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