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工具,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然而,伴随市场的火爆,一种针对老年人的“情感+投资”骗局也迅速蔓延开来。位于美国夏威夷的考艾警察局(Kauai Police Department,简称KPD)于2025年4月11日发出警告,提醒社区尤其是老年群体,警惕以亲切情感为诱饵的加密货币诈骗。本文将详细解析这种骗局的操作模式、识别方法及预防措施,助力公众远离诈骗陷阱。 诈骗如何展开?“爱情”背后的骗局通常从一条简单的信息开始。诈骗者通过Facebook或短信联络受害者,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与善意,询问日常生活细节,逐步建立起“朋友”或“恋人”的信任关系。
情感投入愈深,受害者越容易忽视警示。紧接着,诈骗者提出投资机会,通常是虚假的加密货币项目,并配合假造的盈利截图制造真假难辨的假象。受害者一旦投入资金,诈骗者便会迅速消失。 这种骗局被称为“猪宰”骗局(Pig Butchering scam)。名字虽然听起来残酷,却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诈骗流程:诈骗者先通过情感“养肥”受害者,再在其投资欲望达峰时突然“宰割”,卷走巨额资金。 FBI的案例显示,此类骗局已在美国各地普遍存在。
一位来自马里兰州的女士因相信网络恋情,数周内被骗走超过300万美元。 考艾警方指出,这些骗局大多源自境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犯罪团伙利用社交平台、交友软件及通讯工具,针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需求设下陷阱。他们引导受害者使用从未见过的应用或网站,进一步进行虚假投资操作。 聪明地识别诈骗信号 是预防被骗的第一步。警方和联邦机构总结了几个典型警示特征: 1. 陌生人主动联系并迅速表现出过度友好或浪漫情感; 2. 对话中频繁提及通过加密货币“快速赚钱”的机会; 3. 施加急迫压力,要求受害者不公开投资信息; 4. 诱导使用陌生软件、网站或支付工具; 若遇到上述情况,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避免匆忙做出投资决定。 家庭和社会如何守护老年人? 老年人成为这类诈骗的首要目标,因为他们更易被情感话术打动,且对新技术防范意识存在不足。
为了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家庭成员应主动教育和警示亲人,同时陪伴他们辨别可疑信息。 以下是专家和警方推荐的实用防护措施: - 永远不要向仅在网络上认识的人汇款或转账数字货币; - 对来源不明的链接保持谨慎,不随意点击; - 投资前务必咨询家人或专业理财顾问,进行充分调查; - 一旦发现可疑行为,及时向警方举报,搜集证据; 认清加密货币本质 加密货币本身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具备革新潜力的金融工具。风险主要来自非法分子利用其匿名性和监管缺位的特点进行诈骗活动。因此,理性投资和增强防范意识同样重要。 结语 情感诈骗结合加密货币投资的手段,正在成为威胁社会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安全的严重问题。考艾警方的警报再次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中,保持警惕、科学理财、相互守望,是守护财富和身心健康的关键。
作为家庭成员、朋友和社会的每一份子,我们都应关注身边长辈,及时分享防骗知识,共筑安全防线,远离数字时代的“爱情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