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软件工程师对于开发工具和技术栈的需求也在发生迅速变化。2025年,由知名技术观察者The Pragmatic Engineer发起的技术栈调查收集了近3000名来自全球的软件开发专业人士的第一手数据,全面反映了当下主流的开发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份调查涵盖了从编程语言、人工智能工具到云服务、版本控制,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协作平台和项目管理工具,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为具有五至二十年经验的资深软件工程师,涵盖了初级到高级各层级。受访者的工作单位涵盖初创企业、中小型公司到大型科技巨头,日常工作着重后端开发的比例最高,反映出后端技术依旧是整个技术生态中的核心支柱。中位数受访者是一位拥有六至十年经验、专注于后端开发的高级软件工程师。
2025年AI工具的爆发式增长无疑是本次调查最引人关注的亮点。高达85%的开发者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至少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工具。GitHub Copilot作为四年前发布的编码助手,目前依旧保持着惊人的市场渗透率,约有半数受访者每天都在使用它。与此同时,新兴的AI编码IDE如Cursor凭借精巧的设计和创新的功能迅速攀升,成为第二大最受欢迎的AI工具,更是突显出新兴工具在创新速度和用户接受度上的优势。 有意思的是,尽管ChatGPT在去年曾领先于GitHub Copilot的提及率,今年却被后者反超,而Anthropic推出的Claude系列AI助手迅速增长,在受访者中的认可度大幅提高,显示出多元化的AI生态正在形成。Claude Code在正式发布之前通过邀请测试阶段便获得了显著关注,这预示着AI开发工具的竞争正在趋于多样化。
AI工具的使用也呈现出明显的企业规模差异。大型公司倾向于采用由微软等企业提供的GitHub Copilot工具,这可能与企业合规性和采购流程有关。相反,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更灵活,常使用Cursor、ChatGPT、Claude以及其他替代品。甚至有部分大公司因为内部政策限制,禁止第三方AI工具的使用,转而依赖自研或内部托管的解决方案。 从编程语言角度观察,TypeScript继续领跑,受欢迎程度稳步攀升,主要得益于它在前后端兼容性和类型安全方面的优势。Python表现出新一轮的复兴,因其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共同选择。
iOS开发领域中,Swift的使用量远超Objective-C,成为主流开发语言,反映了移动端代码现代化的趋势。 令人欣慰的是,调查显示没有任何主流编程语言遭遇显著负面评价,这意味着大部分被广泛采用的语言在设计和社区支持上都获得了认可。Ruby on Rails因其开发效率和稳定性,继续保持较高的喜爱度,Elixir作为相对小众语言,却因其高效的并发模型和稳定性获得了一批忠实用户。 开发工具的选择同样多元且竞争激烈。Visual Studio Code仍稳坐最受欢迎编辑器的宝座,紧随其后的是JetBrains家族IDE,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令人瞩目的是,年轻且尚处于发展初期的Cursor居然跃升至第三位,显示出新兴产品能够迅速赢得开发者青睐。
终端工具领域,传统的Bash、Zsh和Vim依然是多数工程师的首选,而Warp等带有AI辅助功能的新型终端则正在逐渐吸引注意力,提升命令行操作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版本控制几乎已被Git彻底主导,78%的受访者使用Git或其变种。GitHub、GitLab与Bitbucket依然是最主要的Git托管平台,尽管GitHub占据主导,但GitLab的自托管版本依然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和私有云需求的考量。 CI/CD方面,GitHub Actions的崛起堪称惊艳,自发布以来迅速获得广泛采用,成为最受开发团队青睐的自动化工具。其他如GitLab CI、Jenkins及Bitbucket Pipelines等也仍然拥有大量忠实用户。大型科技企业往往拥有定制化的CI/CD系统,进一步贴合复杂且高要求的内部工作流程。
云服务市场依旧被AWS、Azure和GCP三巨头主导。调查显示AWS居领先地位,占比接近半壁江山,而Azure和GCP则分列二、三位。细分平台中,Vercel因其对前端框架友好、简单易用,在开发者中被广泛认可,尤其适合快速部署和演示Web应用。Heroku、DigitalOcean、Netlify等平台依然有稳定的用户基础,满足不同规模企业和开发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Fly.io、Railway等新兴PaaS提供商以其便利的容器管理和自动扩展功能为开发者带来便利,符合云原生应用快速发展的趋势。亨茨纳(Hetzner)等经济型IaaS供应商由于其合理定价和稳健性能,也受到部分区域市场的青睐。
项目管理和协作工具部分,JIRA仍为软件开发团队经常使用的解决方案,但其迟缓、复杂、体验不佳等问题成为工程师最集中的吐槽点。相比之下,Linear因操作流畅和界面友好而被视为JIRA的轻量级替代选项。Slack和Microsoft Teams则在团队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两者都因稳定性和功能缺陷引起用户不满。文档协作平台中,Confluence被批评为臃肿复杂,Coda则因灵活性和创新性赢得一些开发团队的青睐。 调查还揭示了开发者对工具的情感共鸣。喜爱工具往往具有简洁且高效的使用体验,能够降低认知负担,让开发过程更加顺畅。
反之,性能瓶颈、频繁的Bug和不合理的UI设计成为反感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敏捷开发环境下,工具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氛围。 综合来看,2025年的技术栈展现出快速演进与多样化并存的态势。AI工具的兴起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推动着软件开发进入智能化时代。主流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仍保持稳定发展,而新兴工具和云服务提供者积极布局,为开发者提供更多创新选择和自由度。 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紧跟技术潮流,灵活挑选适合自身团队文化与项目需求的工具组合,依旧是优化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未来的技术栈不仅强调功能完整,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协同效率,这将深刻影响软件工程的生态格局和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