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日益壮大,围绕以太坊的扩容方案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作为以太坊扩容领域的重要玩家,Polygon(前身为Matic Network)一度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PoS侧链解决方案,迅速赢得了众多用户和开发者的青睐。然而,面对竞争加剧和技术瓶颈,Polygon近期迎来了战略性的重大调整。 2025年6月,Polygon官方宣布,联合创始人兼长期技术引领者Sandeep Nailwal正式接任Polygon基金会CEO,开启了平台新的发展征程。Nailwal的上任标志着Polygon将开启一次“从零到一”的战略反思与重塑,旨在恢复其作为Web3生态系统中关键扩容路径的领先地位。 在新的领导架构下,Polygon基金会决定于2026年正式关闭旗下zkEVM网络。
作为平台自行研发的零知识证明(zk)以太坊虚拟机解决方案,zkEVM本被寄予厚望成为下一代扩容技术。然而,由于采用门槛和技术架构的复杂性,zkEVM的用户和开发者接纳度未达到预期,导致TVL(总锁仓量)表现低迷,排名也在同类Layer 2扩容方案中排至第27位。 Polygon此举意在精准聚焦其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线,特别是以PoS侧链为核心的业务重心。Nailwal对外表示,基金会将全力推动AggLayer跨链流动性协议的研发与推广,旨在实现不同区块链生态之间的无缝互通,大幅提升资产流动效率和应用体验。这一战略被视作Polygon在多链融合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突破口。 与此同时,Polygon创始团队也迎来了重要人事变动。
零知识研究负责人Jordi Baylina宣布离开Polygon基金会,创办独立项目ZisK,继续深耕零知识证明领域。Baylina的离职反映出Polygon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生态调整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强化了Nailwal对团队及产品线调整的决心。 自2017年成立以来,Polygon一直致力于搭建高效且用户友好的以太坊扩容平台。早期Polygon侧链因低费用和较快的交易确认速度,吸引了大量DeFi和NFT项目上线。然而,随着以太坊Layer 2 rollup技术的兴起及其在安全性和兼容性上的进步,Polygon的市场份额逐步被新型的Optimism、Arbitrum等解决方案蚕食。 面对生态格局的变化,Polygon基金会秉持“回归本源”的理念,明确提出将实现“0到1”的构建思路。
Nailwal强调将以更快速、更大胆的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同时提升POL代币持有者的价值回报。POL代币目前是Polygon生态的核心资产之一,其流动性和合规性问题近年来屡受关注,但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相关调查和诉讼已全部终止,为代币发展的规范化和市场活跃度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Polygon将加大在现实世界资产(RWA)领域的布局,瞄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传统资产数字化和代币化的巨大潜力。基金会规划中的“gigagas”网络旨在打造可支撑每秒10万笔交易、处理数万亿资产总值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高并发和高安全性场景中的优势。 这场重组不仅仅体现在业务和技术路线的转型,也反映了Polygon基金会对整个Web3生态环境的深刻理解。随着以太坊自身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升级,Polygon通过重新梳理定位和产品策略,旨在强化与以太坊网络的协同效益,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纽带。
当前,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回暖,涉及政策监管、交易活跃度以及机构参与度均表现出积极信号。Nailwal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展望,特别是大型做市商近期重返POL交易市场,极大增强了代币的流动性和交易深度。Polygon基金会有望借此势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生态规模和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综合来看,Sandeep Nailwal的正式上任及其带领的战略调整,标志着Polygon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关闭技术实验性的zkEVM项目,聚焦成熟的PoS侧链并推动跨链流动性创新,是稳健而务实的选择。与此同时,将现实资产数字化纳入愿景也为Polygon的长期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面对激烈的区块链竞赛,只有不断优化技术和产品服务才能赢得用户与开发者的青睐。Polygon基金会此次领导层换血和战略调整,无疑是响应市场需求、把握行业趋势、谋求重回行业前列的重要举措。未来Polygon在以太坊生态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市场表现,将成为关注点。 对于广大区块链技术爱好者、开发者及投资者而言,时刻关注Polygon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策略,有助于更精准地捕捉Web3行业脉搏,从而把握未来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和市场生态优化,Polygon有望凭借其创新动力和执行力,续写以太坊扩容领域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