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表现活跃,涌现出了多家备受关注的创新型企业,其中Wise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跨境支付和外汇卡服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作为英国金融科技的旗舰企业之一,Wise曾于2021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达到80亿英镑,成为当时英伦市场上最大规模的科技股之一。然而,2025年6月初,Wise宣布将其主要上市地从伦敦转移至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一决定无疑为伦敦金融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被业界广泛解读为对英国资本市场信心的严重打击。Wise的迁址决定并非孤例。此前另有1.1亿英镑规模的药企Indivior、博彩巨头Flutter以及芯片设计公司Arm等众多重量级企业纷纷选择放弃伦敦,转战美国市场。除此之外,英国原计划进行伦敦股票发行的钴产业公司Cobalt Holdings也因投资者需求不足取消上市计划。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使人们开始反思伦敦股票市场所面临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Wise的首席执行官Kristo Käärmann明确表示,选择美国主要上市是为了抓住全球最大市场带来的战略与资本运作优势。美国资本市场不但拥有更大的投资者基础,流动性更强,同时其涵盖更广的指数成份股,也为公司带来更多被动资金配置的可能。此外,美国市场的投资环境和监管框架被视为更具吸引力,有助于企业更快推进国际扩张和技术创新。反观伦敦市场,近年来面临流动性低迷、治理结构复杂和投资者兴趣减弱等多重挑战。多家企业对英国市场的质疑反映出投资者对政策环境、税务负担和监管稳定性的担忧。
英国反对党影子商务大臣Andrew Griffith将Wise的迁址归咎于现任政府的税收政策,批评其文化战争造成了财富创造者的流失,严重削弱了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力。Wise在2024年处理的支付总额达到1450亿英镑,用户数超1560万,显示出其强大的客户基础和业务规模。然而,这样强势的企业仍选择离开伦敦市场,无疑是对英国资本市场活力的沉重打击。伦敦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来凭借其枢纽地理位置、专业人才和金融创新吸引着大量跨国资本。金融科技的兴起为伦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不少初创企业和成长型公司选择在此发展。然而当前的现实却显示,诸如流动性不足、上市规则繁复以及税负过重等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潜在障碍,影响了伦敦市场吸引优质企业的能力。
英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或需审视现行政策,积极采取措施,重塑市场活力。包括简化上市流程、优化资本市场监管框架、营造税收友好环境以及提升市场国际竞争力,均是摆在议事日程上的关键任务。与此同时,英国金融科技界内部也应加强创新能力,深化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合作,采用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美国资本市场的强势表现为全球资金配置的重要参考,伦敦若想重振雄风,需切实调整自身战略,突出差异化竞争优势。此次Wise将主要上市地迁至美国,既是公司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折射出当前英国金融市场的瓶颈与挑战。从长远看,伦敦依然拥有转型为更具活力和全球影响力金融中心的潜力,但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格局,主动拥抱改革,才能避免更多企业“弃伦向美”的局面。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英国面临脱欧后的贸易与监管调整压力,金融科技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伦敦只有在政策、市场和创新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使英国金融科技产业保持领先地位。总结来看,Wise迁址事件是英国资本市场的一次警钟,提醒各方必须正确认识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态势,加快金融市场体制改革步伐。唯有如此,伦敦才能延续其作为全球金融科技枢纽的地位,吸引更多高成长企业留驻发展,助力英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