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迎来显著回升,市场对需求端的乐观预期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纽约和伦敦糖价纷纷上涨,打破了此前近四年来的低迷状态,投资者与分析师纷纷关注未来供需变化及其对价格的影响。中国6月份糖进口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比飙升1435%,进口总量达到42万吨,这一数据体现出国内对糖需求的显著回暖。此外,美国市场传出重大消息,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可口可乐将在美国销售的饮料中使用甘蔗糖取代高果糖玉米糖浆。这一转变预计将推动美国糖消费量由目前的1100万吨提升4.4%,达到1150万吨,为全球糖市注入新的消费动力。尽管短期需求乐观,全球糖价依然面临供给面的压力。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其2025/26年度产量预计增长19%,达到3500万吨,有望结束过去两个年度下滑的态势。印度今年充沛的季风带来了丰厚的产量预期,本季雨水累计较常年高出6%。随之而来的大丰收意味着印度可能在下一季增加出口配额,提升出口量,这为全球糖市注入更大供应,给糖价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巴西方面,干燥的天气促使当地制糖厂加快榨甘蔗速度,优先将甘蔗用于糖生产而非乙醇。巴西糖厂预计本月上半月榨取55%的甘蔗量,预计新增糖产320万吨。葡萄牙机构Datagro及市场分析师Covrig均指出,巴西新产量将为市场带来额外的供给压力,抑制糖价进一步上涨。
全球糖价长期处于供需博弈状态,短期供需波动加剧价格波动。分析师指出,尽管美国及中国需求带来利好,但印度与巴西的增产前景可能导致2025/26年度全球糖产量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1.893亿吨。这一数字较去年增长4.7%,产量走高预示着全球糖供应宽松局面难以改变。基于产量预期的库存水平也在上升,预计全球期末库存达4118万吨,同比增长7.5%。库存高企往往限制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此外,市场对印度出口政策的关注依然集中。
印度可能在新季允许更多糖出口,这将进一步加大全球供应,使得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另一方面,气候因素同样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印度季风充沛以及巴西干燥天气的双重作用导致产量分化,但专家同时警惕极端天气对未来产量的潜在风险。综合来看,2025年糖市呈现出需求驱动与供应扩张并存的复杂格局。短期内,来自中国强劲进口和美国消费转型的需求利好推升糖价,但中长期,全球主要产糖国的增产预期可能限制价格大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印度出口政策动向、中国进口持续性以及巴西天气变化等关键因素。
此外,糖价的波动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复苏和消费市场变化。随着饮料、食品行业对天然原料的偏好增强,蔗糖需求出现结构性增长机会。可口可乐的配方调整不仅反映出健康与天然趋势,也可能带动更多品牌跟进,逐步提升蔗糖需求。未来糖价走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需综合分析供需平衡、政策环境及气候因素等多维度因素。对产业链上下游而言,谨慎制定采购及销售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是关键。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消费习惯的持续演化,糖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变数和机会。
理解全球主要产糖国的政策及产量变化,将成为判断糖价趋势的重要依据。同时关注消费端的变化,尤其是大宗进口国和消费国的动态,将为把握糖价走势提供核心支撑。未来,糖价或将在需求强劲和供应充裕之间反复震荡,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需保持警觉,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争取在波动中捕捉增值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