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脑与认知发展(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简称ABCD)研究自2015年启动,致力于追踪近1.2万名儿童从9、10岁起长达十年的脑部与行为发展过程,涵盖神经影像学、认知评估、身体健康检查及多方面调查问卷等丰富数据,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最全面的青少年脑科学研究之一。然而,2025年6月底最新数据版本发布时,一项备受关注的性别认同和表达相关数据被悄然剔除,引发了科学界的强烈反弹和社会的广泛质疑。该数据自首次随访起便持续采集,涵盖参与者及其家长对儿童在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别期望等方面的自述与观察。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NIDA)作为研究的共同创始及资助单位,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剔除性别认同数据是为了“符合机构优先事项”,但未明确详细说明该决定背后的具体原因及未来对已收集数据的处理计划。此举被多位专家批评为科学上的倒退。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尼古拉·格里森(Nicola Grissom)指出,“忽视性别认同这一关键变量,等同于在科学研究中戴上有色眼镜,假装青少年发育过程中某些真实的变化不存在。
”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数学与放射学教授艾米·库茨耶斯基(Amy Kuceyeski)亦强调,性别与生理性别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仅凭生理性别数据分析脑部发育,难以全面揭示神经影像学变化与个体性别身份和表达的复杂关联。ABCD研究原有专门关注性别认同与性健康的工作组在此次数据更新时集体退出,尽管性健康相关数据仍将保留,但关于性别认同的变量自本次起被排除在外。对于已过往年数据中的性别认同信息是否会被删除或屏蔽,机构方面未作明确回应,研究者访问权限尚且存在时间限制,未来数据归属和可用性充满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数据剔除的政治背景不可忽视。2025年初,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否认跨性别及性别非顺从者认同的合法性,并要求联邦机构屏蔽一切体现“性别意识形态”的文件、政策及交流内容。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也于同年3月开始审查人类受试者数据存储库中的相关术语和变量。
这样的政治干预被学界视为对科学客观性的损害,扭曲了研究本应遵循的理性和证据导向原则。博士后学者Elvisha Dhamala曾利用ABCD数据完成了关于脑功能连接性中性别差异的研究。随着性别认同数据的缺失,她及团队不得不将研究重点转向仅关注生理性别差异,对探索性别多样性对脑发育的深远影响大幅受限。青少年时期是性别认同形成和表达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环境与生理变化相互交织,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性别认同和表达作为青少年复杂个体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被忽视。剔除这些数据实际上忽视了许多刚步入青春期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困惑和挑战,也阻碍了科学家全面理解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全貌。
同时,专家们也表达了对未来科学研究自由性的担忧。过去对性别认同相关数据的收集不仅基于科学需要,更反映了对多元性别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放弃公开这些数据,势必限制多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展开,也可能错失为性少数群体提供科学依据的机会。ABCD研究团队此前多次强调,理解性别复杂性在青少年发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将加速推进个体差异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如今的做法不仅违背这一宗旨,也可能使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大打折扣。在未来,如何在科研数据管理中平衡政治压力与科学独立性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保护研究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固然重要,但不应以牺牲数据完整性和研究开放性为代价。鼓励多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包容性研究策略,是实现科学与社会伦理协调发展的关键。总的来看,ABCD最新数据集剔除性别认同信息的决定反映了当前科学研究环境中政治因素介入的复杂性,也揭示了性别认同议题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对于科研界和公众来说,关注并推动公平、透明、基于证据的科学研究,维护科学发现的多维度真实性,仍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道路。未来更多关于性别发展的研究需要依托完善、真实的数据,为推动青少年脑发育科学进步和保护性少数群体心理健康提供坚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