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持续面临显著压力,尤其是受巴西霜冻风险消退以及印度雨季提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市场预期糖供应充足,价格呈现下滑态势。作为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巴西的气候变化特别是霜冻状况对全球糖价具有极大的影响。霜冻往往会损害甘蔗产量,导致供应紧张,从而推高糖价。然而,近期气象数据显示巴西地区的霜冻风险已不再存在,释放出丰产信号,促使市场预期供应增加,糖价因此承压下降。 与此同时,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糖生产国,其雨季的提前和降雨量的增加进一步强化了丰收预期。印度气象部门的报告显示,六月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九个百分点,并预测七月降雨同样偏多。
这种充沛的水资源为甘蔗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预计将推动印度糖产大幅增长。业内多方预测,印度2025/26季糖产量将较去年增长超过19%,达到3500万吨左右,创下数年来的新高。降雨的增加不仅提升了产量,还可能增加甘蔗的糖分含量,使得整体糖产品质得到改善。 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供应量的增加正逐渐成为一个显著的主题。多家权威机构和交易商纷纷调高产量预测,展现了对未来糖市供应端的乐观态度。美国农业部的双季度报告中指出,2025/26年度全球糖产量预计将达到1.893亿吨,较上一年增长约4.7%。
全球糖库存量也将同步上升,预计期末库存将达到4118.8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7.5%。这一库存水平反映了市场供应充裕状况,抑制了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巴西方面,虽然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持续改善,但供应量的回升也使得市场重新审视产量预期。美国农业部外国外农服预计,巴西的2025/26糖产量将同比提升2.3%,达到创纪录的4470万吨。泰国作为另一主要糖生产国,产量也预计同比增长2%,达到1030万吨。这些大宗产糖国的丰产预期,叠加印度的强劲增长预期,使糖供应格局明显偏宽松。
除了供应端因素,外汇市场也对糖价构成影响。近期美元指数升至一周半以来的高点,美元走强通常会对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造成下行压力。糖价作为全球大宗商品,其走势天然与美元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美元升值意味着持有其他货币的买家购买糖成本上升,需求或因此减少,进一步加大价格的下行压力。 市场情绪方面,过去三个月糖价已显著下跌,创下多个周期低点,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糖市供过于求的担忧。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远期合约价格到伦敦国际商品交易所的白糖价格,均体现出明显的弱势表现。
市场近期的波动也反映出供应信息的不断被消化,价格短期内难见反弹。 此情形下,贸易商和投资者更关注产糖国农情及政策动态。印度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持续的雨季表现为甘蔗种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印度糖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甘蔗种植面积及产量均有所扩大,加之稳定的政策支持,支撑了2025/26季的高产目标。巴西则受益于技术进步和扩种带来的生产提升,预计也将维持产量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带来短期的市场波动,但整体趋势向着供应充足的方向发展。
需求端方面,尽管全球糖消费继续增长,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代表的终端需求保持稳定,但供应大幅增加使得价格承压明显。随着炼糖和制糖企业调整采购策略,库存管理趋于谨慎,短期需求增长难以完全消化新增供应。部分地区尽管面临物流和贸易摩擦,但整体贸易流通依旧活跃,这也进一步压缩了价格弹性。 展望未来,全球糖市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而偏宽松的供应周期。投资者应关注气候状况的最新变化,特别是巴西和印度的气象动态,同时留意各国政府对糖业政策的调整,诸如出口配额、关税政策以及农作物补贴等因素,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产量与价格走势。此外,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仍具不确定性,可能会对糖产品需求产生影响。
综合来看,巴西霜冻风险解除及印度降雨量增加是糖价回落的核心驱动因素,全球产量持续走高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美元走强进一步施压商品价格。未来糖价走势需要在供应宽松与需求增长间寻找平衡点。随着新季节的大规模收割逐步展开,市场波动或将加剧,但长远来看,价格维持低位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和相关产业链需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走势,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