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ETF的获批,市场对于比特币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这股热潮下,我们不妨回过头看看比特币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在2021年时萨尔瓦多成为第一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以来,这一决策对当地经济和民众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萨尔瓦多作为一个小国,人口约为640万,2011年制定了强制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与讨论,但真正参与和拥有比特币的萨尔瓦多人却寥寥无几。根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只有大约109,000名萨尔瓦多人持有比特币,这一数字不足全人口的2%。在全球加密货币采纳指数中,萨尔瓦多的排名也仅为第55位。
这表明,尽管政府推动比特币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通民众的采纳情况并不理想。 萨尔瓦多总统一方面通过立法实行比特币的强制性使用,另一方面则积极打造“比特币城市”,旨在通过火山能量来支持这一计划。这座城市的建设将依赖于即将发行的10亿美元的火山债券。尽管这一构想听起来颇具未来感,但在实现其宏伟目标之前,萨尔瓦多仍然高度依赖于汇款,约占其经济的五分之一。 虽然从美国向萨尔瓦多汇款的费用可以高达转账价值的30%至50%,但在去年,该国收到了超过70亿美元的汇款中,仅有1.26亿美元是通过加密货币进行的。这意味着,比特币在汇款中的占比不到1.5%,而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下降,降幅约为五分之一。
这样的现状显然与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国内,尽管国家推出了名为“Chivo”的数字钱包,但其使用率却相当有限。根据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研究,这款钱包在推出时遇到多种问题,许多萨尔瓦多人在获得30美元优惠后便停止使用。尽管一半的家庭在法律实施后下载了该钱包,但只有少数人在获得激励后进行了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早期用户中,三分之二的人在使用激励后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易,甚至有五分之一的人没用过这笔激励金,可能是出于对比特币未来价值的投机。 在现实中,使用Chivo钱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受过良好教育、年轻的男性身上,而并非政府最初定位的70%未银行化和贫困的公民。
纽约时报曾将比特币称为“政权的货币”,并指出其主要针对的是外国的加密货币爱好者。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中国投资者的共鸣,因为萨尔瓦多政府正在推出“自由签证”,希望吸引每年最多1000名以至少100万美元投资加密货币的外国居民。 人权基金会首席战略官亚历克斯·格拉德斯坦(Alex Gladstein)对此做出精确的描述:“Chivo就是承诺支付比特币或美元,但与银行账户并没有什么两样。”在使用Chivo钱包的一年时间里,存放在这款钱包内的比特币数量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二,尽管比特币的使用成为了社交话题,但其实际应用依然有限。尽管麦当劳和星巴克等国际连锁店接受比特币,但很显然,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愿意使用它。 根据萨尔瓦多商会与工业协会的一项调查,近90%的商家从未接受过比特币付款,只有五分之一的商家实际接受比特币。
一项由萨尔瓦多公共舆论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7成的萨尔瓦多人认为比特币法案并没有改善他们的家庭经济。对于那些接受比特币的企业来说,几乎所有的商家都立即将其转换为美元。根据《科学》杂志上的一项详细研究显示,在报告销售额以比特币计价的企业中,71%的企业将其销售额转换成美元并以现金形式提取,而17%的企业则将其保存在Chivo钱包中,仅有12%的企业选择将销售收入以比特币形式存放在Chivo钱包中。 这段经历让人不禁感叹:比特币是否真的能成为解决萨尔瓦多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政策研究员弗兰克·穆西(Frank Muci)对此表示不屑:“比特币并没有解决萨尔瓦多的任何重要经济问题。”除了浪费政府资金外,整个实验的花费大约为3.75亿美元,而在290亿美元的经济体中,这并不算什么重大负担。NBER得出的结论是:“在萨尔瓦多,加密货币的接受程度依旧甚微。
”而《科学》杂志的研究则指出,尽管政府提供了激励措施推广Chivo,然而“数字支付仍然稀缺且高度集中”。 总的来说,萨尔瓦多的比特币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远不及理论期待。尽管比特币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在某些国家,尤其是像萨尔瓦多这样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比特币的广泛使用仍面临不少障碍和挑战。或许,在这波热潮过去后,我们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比特币在现实世界中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