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快速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美国作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中心,如何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推动创新技术落地,一直是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2025年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启动“加密项目”(Project Crypto),这是一次涉及广泛、旨在重塑加密资产监管环境的重大举措,将对未来美国乃至全球加密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加密项目”由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Paul Atkins)在美国优先政策研究院发表演讲时首次公布。该项目的启动基于近期总统工作组(PWG)发布的报告建议,同时呼应了新近出台的GENIUS法案中对支付稳定币的联邦监管框架。阿特金斯强调,这一倡议是他个人观点的体现,未必代表整个证券委员会或其他委员立场,但明确表达了对加密资产规制的未来方向。
此次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美国证券市场加速向区块链技术的迁移,实现“上链”,即将传统证券及其交易活动数字化、去中心化,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加密项目”将系统性地重塑代币相关法规,明确各类数字资产的法律属性及监管边界,为初始代币发行(ICO)、空投、网络奖励等新兴业务模式提供量身定制的合规指导和豁免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监管合规的发行活动回流美国本土,减少因政策不明引发的跨境法律风险。 在代币定义和分类方面,阿特金斯指出,大多数加密资产并非证券,这一观点为代币市场带来了积极信号。SEC将组建由委员赫斯特·皮尔斯(Hester Peirce)领导的加密特别工作组,协调跨部门政策制定,快速推出包括解释性指导、豁免措施和其它暂时性救济工具在内的多项规制创新。这不仅将消除市场对“何为投资合约”以及“哪些代币应受证券法管辖”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将推动制定面向数字资产的专门披露标准和合规安全港,以鼓励创新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随着资产代币化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尝试将传统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转化为代币形态进行发行和交易。
“加密项目”明确支持此类创新,阿特金斯指示,SEC相关部门应与代币化证券发行方密切合作,提供合适的监管豁免和便利措施,确保美国投资者不会因为技术创新而被边缘化,促进本地资本市场活力提升。 监管层也高度重视数字资产托管问题。项目将针对经纪商和投资顾问的托管规定进行更新,摒弃旧有条款如SAB 121和特定目的经纪商结构,以适应加密资产的独特需求。同时,阿特金斯将“自我托管”定义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表达了对投资者个人资产管理自由的支持,这对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数字资产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加密项目”还设想创建一种创新且统一的许可制度,使SEC监管的交易场所能够在一张牌照下同时提供非证券类加密资产、加密资产证券和传统证券的交易,以及相关的质押、借贷服务。这种集约化监管不仅简化了跨州执照申请和合规流程,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有利于扩大市场深度和广度,提高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此外,SEC将探索允许部分非证券数字资产参与投资合同安排后,在非SEC注册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可能性,增强衍生品和杠杆交易的活力,这或将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交易场所打开放宽机会,强化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衍生品市场的地位。 针对去中心化金融领域,阿特金斯保证“加密项目”将保护那些仅发布代码的“纯粹开发者”,明确界定中介服务与去中介化操作的监管界限,建立可执行且合理的准则,支持链上系统运营者的合法经营。此外,对于推动资产代币化交易的市场基础设施,SEC也将考虑调整《国家市场体系规则》(Regulation NMS),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技术创新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SEC还计划引入基于原则的“创新豁免”机制,以帮助市场试点新商业模式,避免传统法规对新兴业务模式的束缚。在该机制下,若项目满足特定条件,如定期报告、身份验证池控制以及符合ERC-3643等合规代币标准,将被允许逐步落地,测试其市场可行性和投资者保护效果。这体现了SEC对保持技术及商业活力的重视,同时确保监管底线不被削弱。
总体来看,“加密项目”标志着美国监管层正迈出积极步骤,积极拥抱数字金融变革,推动区块链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提升法律的明晰度和市场的包容性。该举措旨在吸引加密项目和相关企业回归美国本土发展,巩固美国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同时激发创新动力,推动美国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 未来,随着“加密项目”的逐步实施,预计美国将出台一系列围绕加密资产的配套法规和行业标准,涵盖资产分类、合规披露、市场准入、托管安全、投资者保护等多个维度。这不仅会促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会推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币化证券、数字货币支付等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全球加密市场树立典范。投资者、行业从业者和监管机构均应密切关注项目进展,抓住新机遇,迎接挑战,共同推动加密生态迈向更规范、更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