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作为一种灵活的支付选择迅速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睐。根据J.D. Power的最新调查,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高达42%的人群使用BNPL服务完成购物。这种方式不仅简化了支付流程,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调配空间。然而,长期以来BNPL贷款数据未被主要信用评分机构纳入,导致金融机构在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时存在信息盲区。随着这一发展瓶颈的打破,FICO宣布推出了创新的FICO Score 10 BNPL及FICO Score 10 T BNPL,将BNPL数据整合进信用评分体系中,标志着信用评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FICO的此项举措旨在为贷款人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借款人信用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贷款决策。
FICO副总裁兼B2B评分总经理Julie May表示,随着BNPL产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将此类数据纳入信用评分不仅能使评分更具前瞻性,同时也能推动金融包容性的发展。过去,许多使用BNPL的消费者可能没有充足的传统信用记录,从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其他信贷产品的机会。加入BNPL数据后,信用评估更加全面,部分消费者的信用形象有望得到提升。FICO与BNPL公司Affirm合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多个BNPL贷款的用户其信用得分“很可能”会提高。这一变化尤其利好于那些信用额度受限、历史记录不完整或存在污点的年轻消费者。
FICO评分副总裁Ethan Dornhelm指出,BNPL的纳入不仅能帮助这部分消费者有效建立和提升信用,还能增加他们在传统金融体系中的参与度。BNPL产品因其灵活、便捷等特点受到小额消费和年轻用户的欢迎,但在之前的信用评分体系中未得到体现,使用户的偿还记录无法被认可。新评分体系的推出将弥补这一缺口,实现信贷信息的全面覆盖。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日常使用BNPL服务的风险管理和还款表现都将被更准确地记录,守信用户的信用评分有望获得提升。相反,若出现逾期或违约行为,也会被纳入评估,促使用户更加谨慎理财。同时,贷款人获得更真实的借款人财务状况,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和坏账率。
大环境来看,FICO评分体系的更新反映了金融行业对非传统信用数据使用的开放态度。传统信用评分主要依赖于信用卡、贷款等历史数据,而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更多新型金融工具和支付方式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数据高效且公平地纳入信用评估成为关键。BNPL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信贷工具,代表了消费者支付习惯的转变和金融服务的创新。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接入,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优化信贷产品设计。北京的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BNPL数据入评分体系后,未来可能拓展至更多非传统数据源,例如租金、水电账单缴纳情况等,以形成更加多维度的信用评估模型。该举措将推动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信用透明度,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推广和深化。
在实际使用层面,消费者应当更加重视BNPL贷款的使用责任。虽说合理使用BNPL可能提升信用评分,但不良的还款习惯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建议用户在享受分期付款便利的同时,确保按时还款,避免产生逾期记录。金融专家提醒,BNPL产品虽有优势,但仍属于信贷范畴,并非“免费信贷”,合理理财观念依然重要。FICO的这一创新也对金融科技公司和BNPL服务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及及时传输,以便信用评分反映真实借贷情况。
同时,应强化对用户的风险教育和信用意识培养,推动良性信用文化形成。预计新评分体系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向市场,届时金融机构将广泛采用,为消费者带来切实利益。综合来看,FICO赋能BNPL数据的加入,可谓是信用评估领域的一大进步。它不仅弥补了过去评分中的盲点,还为广大未充分纳入传统信用体系的人群带来了更公平的信用机会。随着信用评分模型的不断完善和多样化,消费者在金融服务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整体经济的金融健康水平也将得以提升。面对这一趋势,个人消费者、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都应积极应对、合理利用,促成更加包容、高效的信贷环境。
随着BNPL数据的纳入信用评分体系,我们正迎来一个更加精准、公正的信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