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受到了原油价格走势的显著影响,展现出复苏迹象。7月份纽约世界糖11号合约的价格小幅上涨,而8月伦敦ICE白糖价格涨幅更为明显。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尤其是WTI轻质原油价格的1%涨幅,促使部分糖期货市场出现回补空头的现象,成为推动糖价反弹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在于乙醇价格的提升。作为乙醇重要原料之一的甘蔗在全球糖业中扮演关键角色。由于乙醇具备可再生能源属性,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糖厂的生产决策。
具体而言,较高的原油和乙醇价格使得全球多地糖厂更倾向于将甘蔗加工转向乙醇生产,减少糖的供应量,从而抬高糖价。这种动态在全球市场形成了供给端紧缩的信号,尤其在乙醇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愈发明显。尽管短期内糖价呈现反弹,但其整体趋势仍受全球供应情况影响。过去三个月,纽约糖价曾跌至四年来的最低点,反映市场对全球糖库存过剩的普遍预期。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2025/26年度糖市展望报告,全球糖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4.7%,达到创纪录的1.893亿公吨,同时糖的全球供应过剩量也将同比上升7.5%。这一产量增长预示着糖价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其产量和供应状况对全球糖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今年甘蔗种植面积增长显著,充足的降雨量进一步提升了今年产量预期。印度国家合作糖厂联合会预计2025/26年度糖产量将增长19%,达到3500万吨。此外,印度气象部门预测的季风降雨量将超出多年平均水平,这对于甘蔗的生长极为有利,有望推动产量进一步提升。然而,印度的糖市表现并非一帆风顺。尽管长远看产量增长利空糖价,但2024/25年糖产量却预计可能下滑17.5%,达到五年新低。
在过去的一个季节中,印度出口限制政策亦对全球糖市供给产生明显影响。印度政府自2023年10月起限制糖出口,旨在保障国内供应充足。2022/23年度域内糖出口大幅缩减,出口量从此前的1110万吨下降至610万吨。最近印度政府虽提出放松出口限制,计划向市场释放100万吨出口配额,但实际出口量仍可能低于预期。印度出口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供应平衡,并导致国际糖价出现波动。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国之一,其生产情况和政策也对全球糖市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农业部预计,巴西2025/26年度糖产量将同比增长2.3%,创历史新高达4470万吨。巴西糖产量的持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国际糖价空间,但由于巴西同样拥有大规模的乙醇产业,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可能促使其调整甘蔗加工结构,优先生产乙醇,抑制糖的供应增长。泰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糖出口国,其产量增长虽较为温和,但依然对全球市场起到支撑作用。预计2025/26糖产量将同比增长2%,达到1030万吨。产量提升同样对国际市场构成一定压力。糖价的未来走向还需关注国际能源市场、政策调控以及气候因素。
能源价格上涨有望带动乙醇需求,即使全球糖产量增加,供给侧减少也可能对糖价形成支持。在能源与农产品联动的背景下,糖厂生产体系的调整日益频繁,市场对供应的敏感度增强。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季风降水变化等自然因素将直接影响主要产区的甘蔗生长与产量表现,进而左右全球糖价的波动幅度。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尽管中国糖产量和消费结构与印度、巴西有所差异,但国际糖价的波动不可避免地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糖价调整,中国进口糖量有所变化,进口糖价的上涨直接推高终端市场价格。考虑到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进口依赖度,全球市场的供需变化对国内糖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应密切关注原油及乙醇价格变动、各大主产国的政策动态及天气状况,合理调整经营策略和市场预期。综上所述,原油价格的强势引发了糖价的上涨行情,主要通过调动乙醇市场需求,促使糖厂调整甘蔗生产模式,影响供应端结构。虽然全球糖产量整体偏高,带来一定的价格下行压力,但能源市场的波动及政策调节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糖价仍将围绕能源价格表现、全球主要产区的气候条件及出口政策调整展开波动。对于关注糖市的投资者及生产者,深入理解原油与糖价联动机制,掌握产区动态,将有助于把握市场机会,实现良好收益。蛋白质饮食、甜食制造及生物燃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糖市场与能源市场的联动趋势趋于复杂且密切。
未来这一现象或将进一步强化,成为全球商品市场中的重要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