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快速崛起,推动数字资产与金融科技创新不断演进,稳定币借助其锚定法币的属性,成为数字货币市场中重要的支付和价值储存工具。然而,尽管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去中心化金融领域展现活跃应用,但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与监管不确定性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全球金融巨头的摩根大通(JPMorgan)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报告中提出“代币化银行存款”(deposit tokens)的创新概念,作为替代传统稳定币的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代币化银行存款是指由受监管许可的银行或存款机构在区块链网络上发行的可转让数字代币。本质上,这些代币代表银行托管的存款金额,即商业银行货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相比传统稳定币,代币化银行存款背靠受监管金融机构的信用和存款保障,降低了资产持有者面临的违约风险和市场波动,具备更强的安全性及系统稳定性。
摩根大通长期看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价值,积极参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实践。其自主开发的Onyx区块链平台自2020年底上线后,已处理超300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业务,显著提升了跨境批发支付的效率及透明度。此外,摩根大通与新加坡DBS银行及日本SBI数字资产控股携手合作,通过Polygon以太坊二层网络,成功完成多币种流动性池的政府债券交易,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主权债务市场与外汇兑换领域的前景。代币化银行存款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商业银行存款的区块链原生化,还赋予其高度的可编程性。其智能合约功能使得资金交换可以与其他数字资产实现原子级交易,确保交易的不可分割性和实效性。此外,基于账本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特质,提升了资金流转的可信度和审计效率,更好地满足监管合规和风险管理需求。
摩根大通指出,稳定币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境支付和快速转账,但其缺乏银行体系中严格监管框架的支持,难以满足大规模商业银行支付需求。相比之下,代币化银行存款作为受监管实体发行的数字现金等价物,不仅符合现有银行体系监管,同时也能在公有链和许可链环境中灵活应用,结合银行业既有合规机制与区块链创新优势,提供更具竞争力和稳健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在市场应用层面,代币化银行存款赋能企业客户实现多渠道资金调度融合,简化链上与链下存款转换流程,优化资金流动性和财务管理效率。大型金融机构借助此类数字化存款,可在保留账户便捷性的同时,享受区块链带来的低延迟、高透明度交易体验,助力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以及跨境结算等复杂场景的数字化转型。此外,代币化银行存款的推广还将促进银行间的资产互通和协同创新,破除传统金融业务中因系统割裂产生的摩擦成本,推动构建更加开放、智能和高效的数字金融生态。监管层面对代币化银行存款的接纳速度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格局。
与现有稳定币市场面临的多重合规挑战不同,代币化存款由合规的银行机构发行,纳入严格的监管与监管沙箱试点,具备更高的政策相容性。因此,监管部门可借助此类创新工具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总的来看,代币化银行存款作为一种融合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创新数字资产形态,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监管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根大通提出的这一概念不仅为业界提供了探索更安全可靠数字货币路径的新思路,也对数字货币生态的规范化发展起到引导作用。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监管框架逐渐完善,代币化银行存款或将成为稳定币的有效竞争者,助力数字货币市场迈向更加健康、稳健的发展阶段。未来,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这一创新机遇,探索多样化场景应用,从支付结算到资产管理,通过代币化银行存款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