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英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政策的日益复杂、法规的繁琐以及行政体系的低效,正逐步成为阻碍英国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所谓“复杂化的碎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巨大的摩擦和困扰,也在国家层面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和效率低下。解开政策和体制的复杂结,做到根本性的简化,是英国实现下一阶段繁荣的必经之路。 英国经济停滞与繁复政策的关联不可忽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延期和超预算,还是公共卫生系统未能有效应对重大危机,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英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法律传统的国家,由案例法逐渐发展而成的法治体系,虽在过去塑造了其全球地位,但也因其历史负担和层层叠加的规则而陷入“制度僵化”。在新兴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老旧的法规和政策框架往往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难以推动创新和进步。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复杂系统不仅增加了个体和企业的认知负担,也助长了利益集团利用制度漏洞攫取私利。这些利益集团推动政策变得更加细致和笨拙,使得普通公民无法轻易理解和遵守规则。同时,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和律师的需求激增,形成一条庞大的服务产业链,而此链条的存在在客观上反映了政策设计的失败。例如,税务体系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了大量免税和减免条款,使纳税人不得不依赖专业中介来优化税务结构。
这种现象加剧了经济摩擦,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整体效率。 历史上,类似的制度复杂也曾是革命的导火索。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封建贵族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农奴制度,严重压迫农民,最终导致社会体系崩溃。革命之后,法国通过推行系统性的法律重构,废除了旧有的繁冗制度,从而实现了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尽管英国历史上未经历类似根本性的革命,但这一历史经验对于当今要推行彻底的简化改革,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简化改革面前,实施难度极高。
大量研究明确指出,改革常因领导者高估了项目的独特性而忽视了经典的项目管理教训。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和国防项目不仅超预算,还超期,常见的原因是缺乏对既有数据的充分利用和对复杂性的认识不足。现实中,许多政务改革采取“海啸式”沟通,期望一次性覆盖所有利益相关者,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巨大,导致改革停滞甚至倒退。 英国与美国的比较尤为有趣。英国历来采取较为温和、协商式的减负和简化政策,诸如2011年的“红带挑战”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缺乏激进的改革力度和执行力。相比之下,2024年美国设立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大刀阔斧地整顿各联邦机构,尽管过程充满争议和混乱,却展现出对改革速度和深度的不同取向。
英国的保守变革方法虽然低风险,但也使得根本性改革难以推进。 简化不仅是去除规则和行政程序,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简化意味着将制度以最直接、易懂和不可被游戏的方式呈现。例如经济学家提出的拍卖机制理论表明,设计透明且参与者策略简单的机制,能够大大减少欺诈和误解,提高市场效率。英国复杂税制中多重豁免和渐进式税阶,导致无法形成公平且透明的市场环境。反观香港采取的统一税率和极简税制设计,虽非完美,但极大地降低了制度摩擦和不确定性,创造了高度可预测和公平的环境,让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增加。
在社会保障领域,类似的一刀切、简单直观的方案也值得探索。比如设想全民基本收入结合统一的所得税税率,可以减少福利陷阱和边际税率带来的工作激励扭曲。移民政策方面,设立清晰分明的准入机制,依照特定标准和指标进行透明择优,也能减少政治博弈和社会分裂。如此设计不仅能提升政策执行效率,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文化层面,英国对战略性高管角色的过度尊重及对技术型实务操作岗位的轻视,也是复杂化问题的一环。历史上严格区分的军官与士兵身份,延续到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分层,导致大量非技术咨询岗位泛滥,阻碍了从基层细节和技术需求出发的有效战略制定。
与此相比,芬兰等国明确将简化和高效作为治国理念的核心,持续数十年坚持“以最少资源实现最大目标”,其政府和社会运行效率明显优于英国。这种持续且深植的文化优势,为英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简化改革绝非易事,不可避免地触发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历史和现代经验均显示,和平而彻底的转型十分罕见,往往需要重大社会契机。在无革命的条件下,寻求渐进但根本性的变革,需要政治领导者有远见和勇气,同时强化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利用现代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政策设计和执行,可部分缓解制度固化带来的弊端,为简化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英国若欲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公平,必须在政策设计上实行“极简主义”,以适应新时代的全球化技术浪潮与社会变革。采用扁平化、统一且易懂的规则,既减轻民众负担,也能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从而让英国摆脱旧秩序的束缚,重新发挥其作为全球创新和治理典范的作用。 最终,迈向彻底简化意味着建立一种新的国家治理哲学,强调透明、效率和平等。通过汲取历史教训,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国情,英国能够创造出更具战略适应性且人性化的政策框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潜能,激发创新动力,在未来几十年重新夺回全球竞争力的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