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小费是否应当被征税的话题在美国引发广泛讨论。2025年7月初,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税改法案,其中包括了备受瞩目的“消费税免征”政策,这一政策正是特朗普总统竞选期间的重要承诺之一。预计特朗普将在7月4日的白宫仪式上签署该法案,使得这项税收豁免正式生效,短期内将持续至2028年。本文将全面探讨该项新政的具体内容、适用对象、争议焦点及未来对餐饮业雇员和经济的潜在影响。新的“消费税免征”政策特指对于小费收入的税务减免。根据新法案,餐厅服务员及其他“习惯性且定期”获得小费的雇员将可以就小费税务方面享受高达2.5万美元的税额扣除,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高收入者则享受递减的扣除额度。
该政策同时还涵盖了加班工资的扣除,规定加班收入扣除上限为1.25万美元,但同样对高收入群体给予递减优惠。重要的是,这项免税政策仅适用于联邦所得税,不涉及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等工资税部分,这也意味着大约37%因收入过低而无需缴纳联邦所得税的带小费工作者难以从此税务减免中受益。支持者认为这将极大减轻服务行业雇员的税收负担,增进他们的实际收入,有助于激励服务人员提升服务品质,从而推动餐饮业的整体发展。特朗普及共和党议员阵营对此举大加赞赏,认为这兑现了保护美国劳动者利益的承诺。与此同时,包括全国餐饮业协会在内的部分行业团体对该政策表示欢迎,认为其有助于优化行业的用工环境。尽管如此,这项政策并非无可争议。
餐饮业内部非小费岗位的员工如厨师、洗碗工等权益受到忽视,独立餐厅联盟执行董事Erika Polmar提出,当前的政策未能将服务费纳入免税范围,这使得依赖服务费而非传统小费的员工形同被排除在税务减免之外,造成内部员工待遇的不公平。她呼吁国会重新修订税法,将所有形式的合理收入一视同仁,统一免税标准,为餐饮企业提供合法稳定的操作法规。此外,政策对财政平衡的潜在负面影响也引发关注。非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因该项扣除措施,联邦财政赤字将在2028年前增加约400亿美元。这一数字促使财政保守派和部分经济学家担忧其长期可持续性。另外,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报告则指出,免税小费可能导致雇主过度依赖小费支付,进一步加剧消费者和劳工的“消费疲劳”,即顾客在多重场合被要求支付高额小费,增加服务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具体来看,小费制度在美国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作为餐饮业重要收入来源,小费通常补充了基础工资。长久以来,因小费收入的税务处理复杂,很多服务员需要承担较大不确定性的税务风险。新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透明化了税收机制,减轻了服务员工的经济负担,但对整体薪资结构的影响仍需持续观察。关于政策实施的具体细节,现行法案规定,领取小费的员工必须具备“习惯性和定期获得小费”的职业特征,这一门槛将影响法案的适用范围。举例来说,餐厅服务生、酒保、美发师等职业可能直接受益,而零散获得小费的职业或偶尔接受小费的员工则受到限制。同样,收入过滤机制针对高收入群体设定扣除递减规则,试图实现累进税制的公平性,但具体边界仍有待税务部门进一步细化条款。
此外,政策的临时性质也引发了业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讨论。税收扣除计划设置至2028年,届时政府可能重新评估政策效果或调整。餐饮业雇主和员工都需密切关注后续立法动态,准备适应可能的调整。综合来看,特朗普推动的“消费税免征”政策顺应了广大一线服务员工减税的诉求,有助于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税后收入,但在公平性、财政影响及社会经济效应方面存在争议。餐饮行业内不同岗位员工的收入差距及其税务待遇如何平衡,仍是立法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未来几年,这项税改是否能真正激发餐饮业创新、提升劳动者收入,值得持续关注。
随着法案即将正式生效,相关部门应着手制定具体执行细则,明确免税范围;企业则需调整薪酬策略,确保合规并最大化雇员福利;公众与媒体也应保持关注,推动政策更趋合理和公平。美国服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薪酬和税务结构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实现合理的税收政策不仅关系到从业者的生活质量,更影响到餐饮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和市场活力。特朗普的“消费税免征”提案迈出了重要一步,而后续的完善和执行,将决定其最终能否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