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的快速流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2025年6月9日,俄罗斯互联网用户正式进入了一个无法自由访问开放互联网的新阶段,俄罗斯本土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s)开始对连接到由Cloudflare等国外服务商保护的网站进行流量限速,甚至阻断多数正常网页内容的加载,导致广大俄罗斯网民面对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封锁危机。俄罗斯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全球开放互联网的现象,不仅对本国民众的言论自由和信息获取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全球互联网治理与网络主权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这个事件的背景远不止简单的技术封锁,而是深刻反映出俄罗斯逐渐强化网络空间“本地化”和“自我主权”的政策导向。互联网限速之举由俄罗斯主要互联网运营商如Rostelecom、Megafon、Vimpelcom、MTS及MGTS联合执行。
他们采取包括注入干扰数据包使连接中断、阻断数据包令连接超时以致访问失败的多重技术手段。尤其引入的一项新限制措施,将网页内容传输限制于仅16KB的数据量,导致用户访问绝大多数网站时仅能看到极少的内容,网页加载变得近乎不可能。这种流量“阉割”策略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正常的互联网使用体验。根据Cloudflare内部数据分析,受限区域内的网络连接出现大量的TCP连接被重置,HTTP及QUIC等多种协议的连接异常频发。由于这些限制主要发生在俄罗斯运营商端,Cloudflare和其他国际网络服务商几乎无法从技术和合法层面采取有效反制措施。由此形成的断层,使得俄罗斯网民只能访问极为有限的本地化内容,全球信息交流渠道大大缩减。
这一行为与俄罗斯长期推行的互联网主权政策高度契合。俄罗斯政府多年来积极推动减少对西方技术和服务的依赖,鼓励建设可控的本土互联网生态系统。2019年通过的“主权互联网法”,奠定了俄罗斯在互联网战略自主控制的法律基础。限制国外服务商内容访问,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多次公开表示,西方科技公司在俄运营必须服从国家管控,否则将面临限制甚至被驱逐的风险。此次互联网限速可被视为其政策意图的技术延伸。
除了Cloudflare外,其他多家国际云服务和数据中心提供商如Hetzner、DigitalOcean、OVH等也同样遭到类似措施的冲击。虽然受到全球互联网自由倡导者的广泛关注和谴责,但由于俄罗斯内部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复杂性,短期内难以打破这种封锁态势。长期来看,这种措施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互联网作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正常和高速的连接是推动创新、商业发展和社会信息流通的重要保障。当前的限速和封锁不仅削弱了俄罗斯的数字经济活力,也加剧了国内信息孤立,限制了公民对不同声音的接触和选择,阻碍社会治理的透明度与公共参与。同时,这种限制也反映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开放与主权之间的矛盾正在加深。
各国在追求网络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同时,往往以限制跨境数据流通作为手段,导致互联网日益分割为不同的“信息孤岛”。对于互联网发展趋势来说,如何平衡网络自由权利与国家安全、主权诉求,是亟待全球合作解决的难题。面对俄罗斯等国家的网络封锁,国际社会和技术企业需要加强沟通,通过多方协调促进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此同时,技术手段的创新也成为应对网络限制的重要方向。例如借助加密技术、分布式网络架构和新一代协议,尝试绕过干扰达到尽可能开放的连接,这对保障全球用户的互联网访问自由至关重要。总的来说,俄罗斯互联网用户无法访问开放互联网的现状是复杂的政治、技术与法律交织的结果。
它警示了全球互联网环境中的治理挑战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维护开放、自由和安全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球互联网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努力。只有通过尊重多元利益、推动技术创新和强化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让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无论其身处何地,都能平等、安全、自由地访问和分享信息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