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对30票通过了备受关注的GENIUS稳定币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在加密货币稳定币监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法案目标是在促进稳定币行业合法合规发展的同时,加强投资者保护并提升市场透明度。然而,尽管这份法案获得了两党支持,专家和经济学家却表达了深刻的担忧,认为该法案可能无意中加大了美国财政体系尤其是国债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价格锚定美元或其他法定货币的特性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过去五年间,稳定币的发行规模从2019年的约20亿美元暴涨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2300亿美元以上,体现了其在数字经济和区块链应用中的关键作用。GENIUS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必须以1:1的比例以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资产进行完全抵押。
这一规定初衷是为了保障稳定币的价值稳定和赎回安全,防止此前类似于算法稳定币的不稳定情况重演。与此同时,法案还包含反洗钱(AML)措施以及对发行机构的监管框架,力图为行业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环境。然而,法案对国债市场的强烈依赖引发业内专家的广泛警示。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当前流通的国债规模已从2008年的4.8万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3月的28.6万亿美元,但市场流动性却存有隐忧。多方面因素导致国债市场参与者减少,包括高频交易算法对传统经纪商形成竞争压力,金融危机后银行为了遵守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而减少市场介入,还有扩大中的国债规模本身带来的交易复杂性。Vanderbilt大学的Yesha Yadav教授与前美联储支付清算团队的Brendan Malone在2025年6月发布的研究论文指出,将稳定币发行与短期国债紧密绑定,使得稳定币发行者成为国债毫无选择的批量买家。
这种需求集中的资本流入虽然短期内推动了国债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若稳定币市场继续高速扩张,可能会对国债市场的正常流动产生挤出效应。假如出现大型稳定币发行商经历赎回风波或流动性危机,则需要快速抛售所持有的国债以满足赎回请求。但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买家受限,可能导致国债价格剧烈波动甚至崩溃,不仅造成稳定币发行商的破产风险,也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过去几年已有实证事件支撑这一担忧。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恐慌中,国债市场曾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瓶颈,投资者难以找到交易对手,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更近的2025年4月,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激进贸易政策,国债市场再次经历罕见的价格失真和交易困境。
稳定币行业的快速膨胀与国债市场流动性的不足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一方面,稳定币依赖国债而获得其“无风险资产”的信誉背书,增加了美元稳定币的信任度和市场接受度。另一方面,稳定币需求过高可能迫使财政部调整自身债务发行结构,逐渐偏好更多的短期国债来满足稳定币市场的需求,从而改变美国政府的融资方式和成本结构。美国财政部与监管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Yadav教授倡议加强稳定币监管部门与国债市场监管方之间的协调机制。目前,美国有五个联邦机构在不同程度上监管稳定币和国债市场,但缺乏一个主导机构进行跨部门的政策整合与风险管理。
该法案授权货币监理署和美联储等联邦机构监管大型稳定币发行商,而规模较小的稳定币则归州级监管,监管碎片化问题突出,增加了监管协调难度。GENIUS法案随后将进入美国众议院审议阶段。众议院已有与GENIUS法案并行的STABLE法案,两者在监管结构、监管范围和算法稳定币的监管处理上存在差异。法案的最终走向依赖于两院的调和过程,特别是在联邦与州监管协调、算法稳定币的定义与监管力度等问题上的妥协。政治层面上,该法案也遭遇来自党派及个人利益的阻力。部分民主党议员指责法案过于倾向行业利益,削弱消费者保护,甚至被认为可能为特朗普及其圈子在加密货币领域带来利益。
同时,特朗普本人增强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活跃度,也使得部分态度谨慎或反对的议员态度更为坚决。尽管存在争议和挑战,GENIUS法案的通过代表着美国政府在稳定币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稳定币在数字经济和跨境支付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建立清晰的法规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如何在推动创新与保障金融稳定之间取得平衡,建立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将成为立法者和监管者的核心任务。总之,GENIUS稳定币法案的出台是美国在应对数字货币监管问题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体现了政府对加密货币日益关注的态度。与此同时,法案揭示了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尤其是美国国债市场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
只有深入理解这两者的交织影响,科学评估潜在风险,提升监管体系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才能确保数字金融创新与国家金融安全的双赢。未来,美国乃至全球资产稳定币的法律框架和执行路径,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不断演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