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区块链平台MANTRA的原生代币OM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市场崩盘,价格从6.30美元迅速跌至不到0.50美元,跌幅高达90%。这场突如其来的价格暴跌不仅抹去了超过50亿美元的市值,也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诸多猜测。本文将深入探讨此次崩盘的起因、背后的交易所角色,以及对加密市场的潜在影响。 首先,崩盘发生在通常流动性较低的时间段——周日晚间(UTC时间)及亚洲凌晨时段,价格在90分钟内急剧下跌。这一时机使得市场难以有效消化大量卖单,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暴跌。 MANTRA联合创始人John Patrick Mullin迅速在社交媒体平台X(前Twitter)上发声,指出此次OM代币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于集中化交易所对投资者头寸的“鲁莽强制平仓”所致。
他强调,MANTRA团队自身并未有任何贷款或债务,问题完全来自第三方投资者在交易所上的仓位被强制平仓,且该操作缺乏充分预警。Mullin更暗示,这种做法可能带有“疏忽,甚至有意操纵市场”的嫌疑。 从链上数据分析来看,崩盘前几天出现了异常的代币流动。区块链分析平台Lookonchain披露,自4月7日起,至少17个钱包向交易所转入了4360万枚OM代币,占流通供应量的4.5%。另一分析公司Spot On Chain则指出,部分大户三天前向OKX交易所转入了约1427万枚OM,投入资金达9100万美元。这些大户在3月份已累计买入8425万枚OM代币,投入资金超过5.6亿美元。
这批所谓“鲸鱼”投资者在暴跌后,持有的6908万枚代币市值仅剩6220万美元,损失估计高达4.06亿美元。不过分析公司也指出,这些大户可能采取了对冲策略,以减轻损失。 OKX交易所创始人徐明星对此事件发表评论称,这次崩盘是整个加密行业的一场重大丑闻,公开的链上数据及清算信息都能被调查。OKX将准备相关报告以供进一步分析。此次事件亦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对交易所操作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市场方面,OM代币相关的期货合约经历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多头头寸强制平仓,创下该代币的新纪录。
期货合约的未平仓总额从3.45亿美元骤降至1.3亿美元,显示出大量交易者迅速退出市场,流动性急剧萎缩。 价格在初次暴跌后虽曾反弹至1美元以上,但随后又再次回落至0.78美元附近,较2月23日创下的接近9美元历史最高价累计下跌超91%。此价格波动不仅给持币者带来巨大损失,也引发市场对项目基本面的质疑。部分社区成员指出,MANTRA项目的锁仓总价值仅约1300万美元,却对应高达95亿美元的完全稀释市值,这种极度不匹配的估值结构显现潜在风险。 面对质疑,MANTRA团队迅速做出反应,声明项目本身“基本面稳健”,此次暴跌完全由“鲁莽的强制平仓”引发,并非团队操作或“割韭菜”。团队强调代币均已锁仓,并严格按照既定的归属期执行,拒绝了市场上关于“跑路”或团队抛售的猜测。
官方还计划举办社区电话会议,进一步公开透明相关调查进展,并承诺将追查导致崩盘的具体交易所责任方。 作为一家自202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现实资产代币化(RWA)的区块链项目,MANTRA在2025年初与投资集团DAMAC签署了价值10亿美元的资产代币化合作协议,涵盖房地产及数据中心等领域,且于2月获得迪拜监管机构颁发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此次崩盘无疑给项目声誉蒙上阴影,也提醒市场关注加密资产在流动性低谷时段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总之,MANTRA(OM)代币价格暴跌90%,深刻反映出集中化交易所强平机制在流动性低时段对市场的冲击,以及大型持仓者集中撤出导致的连锁反应。此事件对加密市场监管、交易所风险控制及散户投资者风险认知均提出了警示。未来,投资者在参与高波动性资产时,应重视市场流动性、交易所的透明度及潜在强制平仓风险,以避免类似损失再次发生。
作为加密行业的重要教训,MANTRA事件强调了加强交易所风控、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教育的紧迫性。只有多方协作,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