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其企业金库管理战略,将其视作对抗法币贬值和追求资产增值的重要工具。自2020年美国软件公司Strategy引领潮流起,比特币企业金库的概念逐渐盛行,至2025年中已有超过220家上市公司持有累计约59.21亿美元的比特币资产。这一趋势催生了“比特币代理股”现象,即部分企业股票的市值波动与比特币价格紧密相关,为投资者提供间接参与加密货币市场的机会。比特币企业金库的快速增长不仅吸引投资者关注,也引发了金融监管、资产估值和公司治理层面的多重讨论。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VanEck在2025年6月发出了警示,提醒这些企业面临潜在的资本侵蚀风险,特别是在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及融资结构变动情况下,企业的股东权益可能遭受严重影响。 为何企业热衷将比特币纳入金库体系? 企业看重比特币几大核心优势。
首先,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传统货币信任度下降的环境下,比特币被部分企业高管视作“数字黄金”,是有效的价值储存手段。Strategy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甚至直言,比特币长期表现可能优于现金,助力企业资产保值与增值。其次,比特币的价格优势在牛市阶段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市值,吸引更多投资者青睐,同时获得多元化的风险敞口。部分企业通过股票增发或债务融资购买比特币,利用股价高于净资产价值(NAV)的窗口期积极扩张数字资产储备,以求资本的快速积累和扩大。 然而,这种依赖比特币的企业金库策略并非没有风险。比特币市场自诞生以来就以极端波动性和价格不确定性著称,对于任何资产组合而言,波动性往往意味着潜在的资本损失风险。
比特币缺乏传统资产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且相关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市场事件。VanEck的数字资产研究负责人马修·西格尔(Matthew Sigel)曾指出,比特币重仓企业面临“资本侵蚀”风险,即企业市值或股东权益可能会因多方面因素而缩水,尽管其持有的比特币资产规模庞大。 资本侵蚀风险的核心在于企业融资方式及市场估值环境的变化。部分公司通过股票增发筹集资金买入比特币,当股价远高于净资产价值时,该操作可以为股东带来增值;但是如果股价下跌至接近净资产价值水平,新发行股份将可能稀释现有股东权益,使得融资变成负资产,导致资本价值缩水。此即为VanEck所强调的“资本侵蚀”风险。 以Semler Scientific为例,其过度依赖比特币储备作为核心资产,在比特币价格上涨时股价同样快速攀升,初期获得显著估值溢价。
然而到了2025年中,尽管比特币价格继续走高,Semler的股价却暴跌超45%,市值甚至低于其比特币持有的账面价值。这种情形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其过度赌注的担忧,也引发潜在的融资困难,因为市场价格低于资产价值时,股票增发不但无法有效补充资金,反而会加剧股东权益稀释,陷入恶性循环。 为何比特币企业金库风险常被忽视? 部分原因在于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对比特币的认知局限及行为金融的心理效应。研究显示,决策者往往存在过度自信和羊群效应,忽视了比特币价格的极端波动风险,缺少充分的压力测试和风险管理手段。损失厌恶心理导致公司在资产表现不佳时不愿及时抛售或调整,反而陷入困境。学术模型揭示,比特币价格呈现“厚尾”特征,即极端价格波动并非偶然,频繁出现巨大跌幅属于统计意义上的常态,而非罕见事件。
历史案例如Grayscale Bitcoin Trust(GBTC)就为企业金库策略敲响警钟。GBTC曾长期以溢价交易,但随着低费率比特币ETF的问世及市场参与度下降,该产品迅速陷入折价交易,投资者被锁定于高价买入的坑位,无法通过赎回回避亏损,造成资金冻结和资产大幅缩水。类似风险对于缺少灵活退出机制的企业金库资产同样适用,可能在市场环境恶化时被迫低价抛售资产以应对债务和股权融资压力。 此外,区块链生态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智能合约清算、代币关联性以及中心化交易所的失败,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和价格螺旋下跌,这些风险往往被传统企业金库规划所忽视,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资本安全隐患。 从2008年金融危机汲取教训 VanEck提出的资本侵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因过度杠杆和风险管理失误导致崩盘的惨痛教训。危机中,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等金融机构大量依赖高杠杆资金推进高风险资产,当市场流动性紧缩和资产价格下跌时,这些机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迅速陷入流动性及偿付危机而倒闭。
比特币企业金库同样处于高杠杆和资产风险暴露之中,股票增发及债务融资若失去股价支撑,将难以维持现金流和偿债能力。 过度乐观的投资情绪和系统性风险忽视,是导致2008年金融崩盘的根源之一,而当前许多企业仍过度依赖比特币成长性而忽视潜在风险,存在类似的隐患。借鉴历史经验,企业需合理评估资产和负债匹配,做好波动风险预案,避免因价跌触发融资困境。 有效防范资本侵蚀的策略 根据VanEck的研究,企业应采取多项措施以避免资本侵蚀。首先,建议当公司股价连续多日低于95%净资产价值时,应暂停股票发行,防止稀释现有股东利益。其次,当股价相对比特币资产表现疲软时,管理层可考虑回购股份,缩小股价与净资产价值的差距,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外,企业应定期评估其比特币战略适应性,必要时通过并购、拆分或战略转型释放被低估资产价值。 高管薪酬机制也需调整,建议更多聚焦于每股股东价值而非单单比特币持有总量,避免无节制的资产积累和规模扩张,鼓励管理层更注重可持续的股价表现和风险控制。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引入严谨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多场景压力测试,模拟比特币价格极端波动及系统性冲击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以科学数据为基础制定应对方案,防止因市场动荡带来的资不抵债风险。 总结来看,比特币作为新兴且变革性的数字资产,为企业金库管理提供了创新机遇和潜在收益。但它的高度波动性和系统风险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股东权益构成严峻挑战。VanEck的警示凸显了理性投资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唯有以谨慎务实的态度、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及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才能在未来加密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稳健前行,避免陷入资本侵蚀的困境,确保股东价值的持续增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