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作为人类历史上古老的娱乐形式,几乎伴随着文明的起源而出现。考古学研究指出,3000多年前的古美索不达米亚人便用动物骨头制造的骰子进行游戏,到古罗马时期,贵族和皇帝们用彩票作为聚会娱乐。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赌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有摩擦”的赌博体验,被24小时随时随地、无障碍的线上赌博所取代。这种无处不在的便利极大地增加了赌博的机会,也让其危害日益突出。以前赌徒们必须前往拉斯维加斯、大西洋城等地,亲临赌场或投注处,因场所和现场的限制,赌博的行为和频率相对有限,更存在一定的“刹车”机制。而如今,只需下载安装相关APP就可完成注册、充值和下注,全过程不出门,甚至无需经过深思熟虑,快速下注、重复下注成为常态。
疫情时代的封锁政策更让这种线上赌博迅速扩张,成为一种主流娱乐方式。年轻人尤其是18至49岁的男性人群,被数据反复证明是这场数字赌博风暴的主力军。约有三成男性拥有体育博彩账户,甚至有四分之三的高校学生参与其中,年轻人的高参与率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隐患。青少年和年轻男性的沉迷问题日益尖锐,他们不仅面临资金流失,更伴随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及成瘾性行为的增加。多项研究指出,近一半的体育博彩参与者及其伴侣报告存在心理健康困扰,17岁至2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赌博成瘾率与日俱增。在学校里,老师和校长普遍反映男学生频繁讨论赌博,甚至个别学生充当“赌徒经纪人”,助长了未成年人赌博的泛滥。
智能手机赌博平台刻意设计一系列诱导机制,使用户极难戒断。应用内的推送通知、个性化推荐、无限滚动菜单和便捷充值,配合赌博公司巨额广告及名人代言,打造出无时无刻不吸引用户掏钱的“闭环”。这种设计不仅利用人类的多巴胺机制让人上瘾,还消解了传统赌博的心理阻力,让用户随时随地投入其中。例如,体育博彩不仅可以下注整场赛事,还能进行微观下注,如下一次投球是好球还是坏球,极大增加了下注频率和金额。美国多个州的研究显示,线上体育博彩和iGaming(线上赌场)的增长速度惊人,同时伴随着破产率上升、汽车贷款违约率增加、信用评分下滑等经济问题。尤其低收入家庭在赌博支出上的增加显著影响其经济健康。
面对如此挑战,简单的禁令与规制面临诸多困难。赌博平台往往运营于监管薄弱的海外服务器,监管力度有限。信用卡禁用等措施,有时适得其反,反而激发赌博者寻找更多规避手段。广告限制在宪法第一修正案框架下也难以做到全面禁止,需寻求精准落地的方案。政策制定者需调整思路,将重点从追求税收收入转向保障用户健康,将网上赌场游戏界定为最危险品类予以重点管控,并强化对无牌或违规运营商的打击。通过设置投注限制、推送通知控制等技术手段,为玩家构建保护屏障。
家长和教育者在防范未成年人赌博问题上责无旁贷。应在孩子尚未接触网络赌博前,以开放和诚实的态度进行沟通,告知赌博风险与广告的误导。避免让孩子接触带有赌博机制的视频游戏,如部分流行于青少年的游戏含有“抽奖箱”等潜在赌博元素。对已接触赌博的青少年,应采取干预措施并指引其寻求专业帮助。鼓励家长采用工具软件限制设备上赌博应用访问,或者监督孩子的投注行为。青年人自身则需认清赌博的本质:长期而言,赌博庄家永远是赢家。
对那些仍决定赌博的年轻人,应建议远离高成瘾风险的老虎机和赌场游戏,选择社会化的体育博彩并严格设定预算,不盲目追求快速回本,不沉迷微下注,及时提现胜利收益。远离手机端下注,改用其他设备限制随时访问能力,并关闭应用推送通知等骚扰。赌博失控时,应勇于寻求外界帮助,认识到赌博成瘾与其他物质成瘾一样,都需专业干预。智能手机将赌桌带进了每个人的口袋,使得曾经“赌博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时代成为历史。面对这场技术赋能的赌博灾难,社会各方必须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康、理性的数字娱乐生态。在政策监管、家庭引导与个人自控三重作用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赌博带来的经济和心理双重负担,让未来一代远离沉迷风险,回归到更均衡、积极的生活轨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