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战争以来,这场冲突不仅改变了东欧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代价。根据英国国防部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估计,俄罗斯军队的伤亡人数已超过一百万,包括死亡和受伤人员。死亡人数预计达到25万人左右,而受伤人数更为庞大。如此高的数字,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参与的所有战争中最严重的一次,远远超过了之前包括阿富汗战争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在内的所有战事伤亡总和。 战争的惨烈程度不仅体现在伤亡数据上,更反映在俄罗斯社会的各个层面。尤为显著的是,战事大幅推动了国内殡仪行业的繁荣。
乌拉尔山脉西侧城市乌法的殡仪业者尼古拉表示,战争爆发后殡葬服务需求持续攀升,导致业务量大幅增加,业界不得不紧急扩充人手来应对这一趋势。在新冠疫情造成的高死亡高峰过后,原本已经逐渐趋缓的殡葬业务再度出现激增,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战争带来的伤亡。地区如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首府乌法,作为平原地带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成为为数众多的年轻兵员补充大军的主要来源,这些人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选择参军,结果却可能不幸落入伤亡名单。 与此同时,战争还带来了大量重伤残疾士兵的回归,极大推动了俄罗斯假肢市场的迅猛扩张。来自北部一中型假肢和矫形器制造企业的负责人透露,自冲突开始后,他们的客户数量翻番,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重伤士兵成为使用假肢产品的主要群体,企业不仅依赖德国进口的先进假肢技术,在国内也加速发展相关制造能力。
根据俄罗斯劳动部数据,2024年政府补贴为残疾人提供的假肢数量达到15.25万件,比2023年增长了53%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战争给军人伤残救助体系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需求。 这场战争不仅在军事上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俄罗斯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战争加剧了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数以万计的年轻人选择移民西方国家,避免卷入冲突。同时,因战争而失去的年轻劳动力损失严重,这部分群体本可以成为国家未来几十年的经济支柱。此外,疫情造成的百万人过剩死亡早已让俄罗斯人口结构体系牵一发动全身,战争的巨大人员消耗则雪上加霜。前统计与人口学研究员亚历山大·拉克沙指出,俄罗斯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自战争开始后,从68岁下降至66岁,且官方自2024年起停止了对男性死亡率和寿命数据的公开发布,显示政府在试图掩盖人口危机的严峻现实。
尽管伤亡数字惊人,俄罗斯政府对外仍保持着高度保密,严格限制有关战争伤亡的具体数据公开。然而,媒体和民间渠道通过核实官方死亡通知、社交媒体悼念帖以及墓碑照片,独立统计了超过11万名军人确认死亡的名单,而实际数字被普遍认为远高于此。此外,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伤残士兵和殡葬业人士的第一手证言,让人们得以直观感受战争正在俄罗斯社会撒下的阴影。 普京政府为了维护国内对战争的支持,强力展开宣传,将阵亡军人塑造成民族英雄,力图用“为国捐躯”的崇高理念淡化民众对巨大牺牲的焦虑。普京在与失去儿子的母亲交谈时强调,“有些人死于交通事故或酗酒,但你的儿子活得有意义,完成了他的使命”。这种言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众的悲痛情绪,将牺牲赋予了崇高的价值,促使许多失去亲人的家庭不仅未爆发反战情绪,反而呼吁战争持续,认为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让亲人们的牺牲变得值得。
为了维系这层心理和政治支持,克里姆林宫还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补偿政策,仅2024年一年就为因战争身亡或受伤的军人家属拨付超过1.2万亿卢布,约合153亿美元。这一举措在经济上给予部分慰藉,也催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家属之间因赔偿金产生的纠纷和争夺。俄罗斯社交平台上的相关讨论活跃,许多人在寻求如何领取补助的经验交流中吐露心声,这体现出战争后勤保障与社会治理的复杂局面。 尽管如此,俄军依然保持持续补充兵员的势头。2025年初报道显示,一季度俄罗斯新签订兵役合同人数达到近9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22%,部分地区的征兵奖金高达200万卢布(约合2.5万美元),体现出政府在人员供应上的巨大决心和投入。军事行动虽持续受到重大人员损失影响,但仍在乌克兰境内稳步推进,争取夺取更多战略领土。
在战争陷入僵局并且和平谈判不断受挫的背景下,像殡仪业者尼古拉这样的一线观察者,对未来充满了矛盾。他们既期盼冲突尽快结束,避免更多鲜活生命凋零,也不得不面对经营状况因战争而改变的现实。尼古拉坦言,战争带来的死亡人数激增致使他的生意络绎不绝,内心深感无奈和痛苦,认为靠年轻人牺牲维系的生意毫无荣耀,难以坦然面对。 这场战争的伤亡规模不仅刷新了俄罗斯现代军事冲突的历史纪录,也预示着深远的人口、社会和经济连锁反应。战争带来的巨大人员消耗与创伤,可能对俄罗斯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路径产生持续影响。随着战事继续、各方博弈未见明朗转机,如何有效应对战争后遗症,促进战争创伤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稳定,将是俄罗斯乃至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