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军队对伊朗福尔多(Fordo)核设施进行了空袭,这一消息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震动。福尔多核设施作为伊朗的重要地下核基地,一直以来是国际核安全风险的重要焦点。此次空袭被美国形容为“将核弹从伊朗手中夺走”的战略行动,意在遏制伊朗核武器的研发进程,阻止该地区进一步军备竞赛和冲突升级。福尔多核设施建于地底深处,具备极强的防护能力和隐蔽性,因此此次空袭的实施难度及战略意义格外重大。美国出动了B-2隐形战略轰炸机,配合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通过高度复杂的战术手段,精准打击了核设施的关键部位。美国军方形容该次行动为“午夜重锤行动”,历时18个小时,彰显其计划周密和精确打击的能力。
此次攻击不仅涉及福尔多,同时打击了伊朗境内另两个核相关设施——纳坦兹和伊斯法罕。这种多点打击策略显示了美国针对伊朗核计划的高度关注和军事压力。伊朗官方迅速回应,强烈谴责此次空袭为“毫无根据且公然的侵略行为”,并誓言将作出“永恒的报复”。伊朗总统和外交部长指出,虽然核设施受损,但伊朗的核技术和知识体系无法通过军事打击被摧毁,暗示伊朗仍具备核能源及潜在武器研发能力。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报告表明,福尔多设施明显遭受了打击,但因该设施深埋地下,实际损失程度尚无法确认。IAEA同时强调,目前尚无核辐射异常指标,暂时排除了核泄漏风险。
此次空袭立即引发了中东紧张局势的升级,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交火持续加剧。以色列军方表示已对伊朗和黎巴嫩境内数十处军事目标实施打击,试图削弱对方的军事能力。伊朗方面则指责以色列针对包括医院和救护车在内的民用设施发动袭击,现场民众伤亡报告不断。围绕福尔多核设施袭击,多家国际媒体和专家分析指出,此次行动不仅是军事层面的打击,更是政治信号和外交博弈的体现。特朗普政府明确传递出制止伊朗核扩散的坚定意志,同时为支持区域盟友以色列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公开呼吁国际社会感谢特朗普的果断行动,批评此前的外交迟缓为伊朗核计划的“掩护和伪装”。
然而,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则强烈回击,指责美国及以色列发动的是“基于虚假借口”的战争,违反国际法,应承担全部责任。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复杂反响,英国首相斯塔默与特朗普通话,双方一致认为伊朗绝不应拥有核武器,呼吁伊朗回到谈判桌上寻求持久解决方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紧急召开会议,尽管各国目标一致,即防止核武器扩散,但对美国和以色列军事手段的合法性及后续影响有不同看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东问题的分歧与复杂性。经济层面上,伊朗或关闭波斯湾的战略通道——霍尔木兹海峡的传闻甚嚣尘上。该海峡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若被封锁,将严重冲击全球油价及能源供应链,影响中东、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稳定。尽管伊朗官方对此保持模糊,但相关军队装备的动向和声明显示其在为可能的海峡封锁做准备。
分析人士忧虑此次空袭可能刺激核武器竞赛加剧,尤其是海湾地区的沙特和其他邻国可能加快自身核武发展,从而导致区域安全环境更加不稳定。军事专家指出,尽管空袭摧毁了部分核设施,但如果伊朗成功保存了高度浓缩铀及核心研发人员,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重启核武项目,这使得当前局势不仅是即时打击,更是一个长期博弈的开始。社交媒体及新闻传播中,也出现大量虚假和误导性信息。部分视频和图片被断章取义或冒用,试图夸大或掩盖攻击影响。对此,BBC和其他国际新闻机构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事实核查,强调信息透明与真实性对缓解紧张局势的重要性。综上所述,美国对福尔多核设施的空袭不仅是一次复杂的军事行动,更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引发了连锁反应。
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区域安全形势陷入更加不确定的状态。当前各方如何权衡军事威慑与外交谈判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中东未来能否走向和平与稳定。中国及其他大国在此背景下,也面临着如何调解冲突、维持全球能源安全和核不扩散体系的挑战。未来数月,将是考验国际社会合作能力与危机应对水平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