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不仅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且其严重程度不断加深,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2021年6月28日,西雅图经历了一场破纪录的热浪,气温高达42摄氏度以上,成为美国西海岸史上最热的一天。当日,65岁的朱莉安娜·里昂因高温中暑在车内昏迷并不幸死亡。这场悲剧不仅引起公众对气候危机的关注,也激发了其女儿米斯蒂·里昂对涉事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石油、壳牌和英国石油等提起了首宗针对化石燃料公司以气候变化致死为由的错误死亡诉讼。此次诉讼案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可能为全球气候诉讼开辟一条个体追责的新路径。米斯蒂·里昂在起诉状中指控这些企业长期明知其化石燃料产品对地球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却持续投放市场并利用其影响力推动“依赖化石燃料经济”,加剧了极端气象频发与人命损失。
诉讼不仅要求经济赔偿,还指出需推动公众教育,纠正关于化石燃料燃烧与全球变暖关系的误导信息,减少因消费者困惑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法律界对此案高度关注,全球气候诉讼领导者如纽约萨宾气候变化法中心全球气候诉讼主管玛丽亚·安东尼亚·蒂格雷称,如果胜诉,将成为气候法律领域的重大突破。此案不同于过往以国家环保法规为基础的气候诉讼,而是立足于侵权法原则,直接针对个人因极端气候事件受害的情形提出索赔。这种诉讼构建了追究能源企业具体责任的法律依据,类似过去烟草或石棉企业因健康危害被民事诉讼成功判决的情形。而现阶段全球已有数千起气候相关诉讼,多由各州或地方政府发起,针对所谓的气候欺诈或损害赔偿。然而,本案作为首个个人直接诉讼的典范,预示着企业压力将更趋严格。
尽管壳牌、英国石油等公司对于诉讼未公开评论,雪佛龙已表示本案缺乏法律、科学依据,是对个人悲剧的政治化利用,呼吁法院驳回此类无理诉求。法律研究者则认为,案件核心挑战之一在于量化具体公司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科学领域的天气归因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证实2021年太平洋西北热浪事件“几乎不可能”在无人工气候变暖条件下出现,极端高温比历史罕见水平提升了150倍之多。且气象模型预测,如果全球温度在2040年前升高2摄氏度,此类致命热浪将频繁出现,每5至10年就可能袭击一次。联合国2024年报告显示,热浪每年已造成近50万人丧生,被称为“隐形杀手”。这进一步凸显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的紧密关联。
类似诉讼在国际上已有先例。荷兰“Urgenda案”曾以政府因气候不作为违反公民权利为由,成功推动减排目标提升。德国一名秘鲁农户起诉能源商RWE,主张其对冰川融化及洪水危险负有部分责任,法院虽未支持索赔申请,但确认了私人排放方在原则上可被追责的法律可能性。从更广义上看,气候诉讼正在经历法律理论的演进,从传统民事责任向刑事责任趋势发展,如“气候杀人”或“企业过失杀人”理论的兴起,旨在通过法律手段追究企业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气候变化诉讼的增加有望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和政策的转型,同时强化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健康专家、法律学者以及环保组织普遍认为,气候变化诉讼是约束化石燃料企业行为的重要途径,将促进责任归属明晰,激励企业加速能源转型和减排目标达成。
未来类似案件或将成为常态,个体和社区开始更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以保障权利和生命安全。气候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正义挑战。此次西雅图案件标志着全球气候法制建设的关键节点,石油巨头面临前所未有法律风暴,传播出明确信号:无论规模多大,任何加剧气候恶化的行为都可能付出法律代价。对公众而言,此事也提醒我们个人生命与气候环境紧密关联,推动社会全方位应对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在这一波历史性的气候诉讼浪潮下,全球目光聚焦于司法部门能否在科学证据与法律责任之间架起桥梁,实现气候正义。未来几年内,该类议题或将引领全球法律、政治及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揭示化石燃料时代渐行渐远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