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3日辉昂暗网平台被彻底关闭后,整个数字担保市场经历了一场震荡。辉昂曾经是东南亚和中国地区最大的Telegram基础的担保交易平台,处理了逾270亿美元的交易额,主要涉及在线诈骗活动所需的技术工具和服务。它的关闭不仅打击了相关犯罪活动,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数字担保业务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辉昂背后的柬埔寨辉昂集团最初成立于2021年,目标是为正当资产交易,如汽车和房地产,提供安全托管和担保服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平台上的业务逐渐向支持网络诈骗的方向转变,成为网络诈骗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此次高潮迭起的调查由区块链情报公司Elliptic发起,其深度追踪了辉昂在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轨迹,揭露了其与“猪肉切割”等大规模诈骗活动的紧密联系。
Telegram随后删除了数千个相关频道并封禁了周边账户,终结了辉昂的运营。辉昂暗网关闭后,许多原本依赖该平台的供应商迅速转向了另一个名为土豆担保的Telegram市场。土豆担保凭借其稳定的运营机制和对安全性的强化,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和交易,成为辉昂市场关闭后的直接受益者。该平台继续为用户提供包括托管支付服务和虚拟数字资产交易在内的功能,且严格执行准入控制和加密通讯安全,大大降低了被执法机构追击的风险。土豆担保的主要交易依托于Tether(USDT)稳定币,借助其链上透明但用户身份匿名的特性,方便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4年7月,Tether就冻结了与辉昂相关联的一个钱包,该钱包被怀疑与朝鲜黑客组织Lazarus集团存在联系,显示出加密货币在暗网活动中的复杂影响。
辉昂关闭不仅让执法部门看到了打击数字犯罪的新途径,同时也暴露出监管和技术层面应对暗网交易的挑战。作为传统互联网之外的隐秘市场,Telegram上的中文担保平台仍然活跃且发展迅速,反映出区域黑市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土豆担保和类似平台延续并发展这一生态,涵盖非法数据买卖、诈骗工具、洗钱服务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跨境运作的庞大网络。虽然土豆担保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辉昂留下的空白,但其未来也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和技术封堵的压力。随着区块链分析手段的日益成熟,执法力量将更具针对性地拦截和破坏此类平台的资金流动。同时,社交平台对违规内容检测和账号管理也将不断升级,增加暗网经营者的运营成本和难度。
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数字担保市场的兴衰反映了加密货币在全球非法经济中的双刃剑角色。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赋予了交易透明度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匿名性和跨境特征被不法分子利用,助长了诈骗和洗钱活动。未来或许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区块链企业、加密货币发行机构、社交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生态。加密行业内部亦在积极探索合规路径与创新技术,例如通过去中心化身份认证、链上追踪技术和智能合约执行来提升安全性和合规性。作为产业观察者,不难看到土豆担保的快速崛起既是灰色经济的延续,也是监管漏洞的体现。行业参与者应持续关注其动向,从技术和法规两方面防范风险,保障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用户层面,面对这些Telegram平台提供的“担保”服务,也应保持高度警惕。网络诈骗手段日益复杂,盲目信任未经监管的平台极易成为受害者。倡导以合法、安全的渠道进行交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资金安全意识,才是抵御网络风险的根本之道。总结而言,辉昂暗网的关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数字担保市场的新篇章。土豆担保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技术优势成为继承者,但这条道路布满荆棘。只有多方携手、技术创新与监管同步推进,才能根治加密领域的非法行为,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为健康与透明的发展轨迹。
未来值得期待,但也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