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澳大利亚作家阿利斯泰尔·基钦在前往美国纽约途中,于洛杉矶国际机场被拘留长达12小时,随后被拒绝入境并遣返回墨尔本。这起事件不仅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边境安全政策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平衡。基钦因其在以色列-加沙冲突相关的观点以及曾经撰写关于大学抗议活动的文章,被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官员重点“审问”。据基钦透露,边境人员扣押了他的手机,对他进行了详尽的询问,主要围绕他对中东战争的看法以及他对柯伦比亚大学抗议活动的参与和报道。基钦表示他在柯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曾通过个人博客报道校园内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这成为官员怀疑其身份和动机的一大原因。美国边检人员明确告知基钦:“我们扣留你的原因是因为你在网络上所写的内容。
”据悉,基钦被询问了长达45分钟,问题涵盖他对以色列、巴勒斯坦、哈马斯的立场,以及他是否与犹太人或穆斯林有朋友,甚至还询问他如何解决中东冲突。此次拘留过程对基钦身心造成了极大压力,他称自己因紧张、疲惫和恐惧而“犯了一个错误”,将手机密码透露给了边检人员。随后,官员下载了手机内容,发现了基钦未在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STA)表格中申报的过往吸毒情况。基钦解释表示,他曾在纽约生活六年,期间接触过合法的医用和娱乐用大麻,并从正规的药房购买过大麻。这类问题的回答,许多澳大利亚旅行者可能都有类似经历,但美国边检将其作为拒绝入境的理由,令基钦陷入困境。被拒绝入境后,基钦被安置在移民拘留设施。
据他描述,拘留所环境阴冷,只有昏暗的灯光,有电视和即食杯面供给,但每日不确定何时能获释让他和其他被拘留者身心煎熬。拘留期间,男女被严格分开,禁止交流,许多人因为等待时间毫无头绪而情绪崩溃,哀求看守员告知离开时间却得不到回应。最终,在澳大利亚领事馆的协助下,基钦成功联系上家人,安排行程返回了澳大利亚。尽管已登机返国,手机和护照依然被扣押,直到飞机抵达墨尔本时才归还。飞机上的工作人员也被告知保管这些重要物品,具体原因和时间未被告知。此次事件也引起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的重视,官方确认已为基钦提供领事帮助,并提醒澳大利亚公民赴美旅行时应高度重视严格的入境审查。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更新了对美国旅行的安全建议,明确指出美国当局有广泛权力判断个人是否具备入境资格,且可能要求检查个人电子设备、通讯记录和社交媒体内容。美国边境执法的严格程度明显提升,许多澳大利亚旅客表示因类似原因被盘问和拒绝入境的案例逐渐增多,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跨国旅行时言论自由可能受到影响的担忧。阿利斯泰尔·基钦本人呼吁公众重视此事,表达了对被拘留经历的强烈反感和警觉,他不希望任何人经历类似的困境。澳大利亚现任代理总理理查德·马尔斯对此表示,尚未详细了解基钦具体情况,不愿对此事件进行过多推测,但强调澳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肯定澳大利亚言论自由的核心价值。他指出,澳大利亚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是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基石,双方会继续保持紧密合作。此次事件在国际间引发对于言论自由、边境安全与国际旅行权利的广泛讨论。
许多专家认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权制定自家边境安全政策,但必须确保旅客基本权利受到尊重。尤其是在涉及敏感政治话题时,如何避免滥用权力和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今,科技的进步使得入境检查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护照核验,更触及对电子设备和私人数据的深度检查,这无疑扩大了执法机构的权限,同时也引发全球关注。阿利斯泰尔·基钦事件成为警示,提醒国际旅行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时应保持谨慎,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制定更透明、公正的审查程序。未来,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的复杂化,类似争议和冲突可能增加,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保护海外旅客合法权益将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澳大利亚和美国来说,保持紧密且相互信任的外交关系,确保两国公民的权益不受不当侵犯,是双方必须持续努力的方向。
总的来说,基钦被拒入境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折射出当前国际安全环境下旅游和言论自由的挑战,提醒全社会关注现代边境政策中的潜在问题和人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