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冠疫苗:我们知道什么?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苗的研发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在疫苗开发领域表现出色,旗下的两大前沿疫苗生产商——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已经开始向海外输送疫苗。尽管新冠疫苗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关于中国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依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疫苗及其与其他国家疫苗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兴生物的CoronaVac疫苗。科兴生物总部位于北京,其疫苗采用灭活病毒技术。这种疫苗通过使用已杀死的病毒颗粒,向人体免疫系统暴露病毒,而不会引发严重的疾病反应。
与此相比,来自西方的辉瑞和 Moderna 疫苗则是基于mRNA技术,这种新技术通过注射部分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促使身体自行制造病毒蛋白,从而训练免疫系统进行反击。 尽管这些不同的技术背景使得两类疫苗在科学原理上大相径庭,但科兴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其疫苗储存条件并不严格。CoronaVac可以在2到8摄氏度的标准冰箱中保存,这使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使用变得更加便利——而辉瑞疫苗则需要在-70摄氏度的极低温度下储存,Moderna疫苗需要-20摄氏度的低温。这一点尤其在疫苗分发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时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CoronaVac的有效性如何呢?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结果尚不完全。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中国研究显示,CoronaVac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试验的数据表明,该疫苗在应急使用方面是合适的。
至于第三阶段的有效性试验,在土耳其和印尼的初步数据显示,其效果分别为91.25%和65.3%。巴西的初步试验最初报告为78%,但随着数据的更新,此数据被修正为50.4%。其实,疫苗的有效性评估需要大量参与者进行随机、观察者盲法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才能确认其在群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药集团也正在开发两种COVID-19疫苗,这些疫苗亦采用灭活技术。其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疫苗的有效性为79%,而阿联酋宣称其有效性更高,达到了86%。然而,对于这一数据的不一致性,国药方面并没有做出详尽的解释。
尽管如此,这两种疫苗已经在中国以应急程序向将近一百万的人分发。 中国疫苗研发的迅速推广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已与科兴达成疫苗购买协议。印尼在2021年1月正式启动了以科兴疫苗为基础的全国疫苗接种运动;土耳其也批准了科兴的疫苗用于紧急使用。此外,阿联酋和巴林也批准了国药的疫苗。 除了科兴和国药之外,中国还有至少两家其他公司正在研发新冠疫苗。
其中,康希诺生物正进行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地点包括沙特阿拉伯。另一家安徽智飞龙科正在研发一种采用纯化病毒片段以触发免疫反应的疫苗,最近也进入了第三阶段试验。 在疫苗的生产能力方面,科兴生物表示,其年产能力可达到3亿剂,由于每人需要接种两剂,意味着其目前的产量能够为每年约1.5亿人进行接种。这在中国庞大的人口背景下显得相对不足,但中国仍在尝试通过疫苗全球分发来提升其国际形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向非洲大陆承诺划拨20亿美元用于疫苗,并向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提供卓越的疫苗贷款,以扩大疫苗接种的范围。 然而,中国在疫苗推广方面并没有优先考虑严格的第三阶段试验数据,许多国家的紧急情况下已经开始进行了疫苗的接种工作。
对于这一做法,一些专家表示担忧。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达尔·费舍尔指出,在进行广泛施打之前,等待三期试验的结果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接种的费用问题也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日前,BBC在中国义乌的采访中了解到,护士们正在以大约400元人民币(约合60美元)的价格接种实验性疫苗。在印度尼西亚,由国有公司Bio Farma生产的疫苗当地售价约为200,000印尼盾(约合13.60美元)。相比之下,牛津疫苗的每剂售价为4美元,而Moderna疫苗则高达33美元。
在全球疫苗研发的进程中,中国凭借中国疫苗在保存、生产和分发等方面的优势,展现出其在全球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正如前文所言,在广泛接种的同时,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关注。此外,关于疫苗的价格以及接种对普通民众的负担等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全球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关注,疫苗问题将一直处于人们的讨论中心。 总之,中国在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分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我们仍需谨慎对待关于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各种信息。
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数据的持续更新,将是我们评估疫苗可靠性的基础。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更广泛、更安全的疫苗接种计划,让全球人民共同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