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袖访谈 投资策略与投资组合管理

拒绝人工智能浪潮:创意与学术界的坚守与思考

行业领袖访谈 投资策略与投资组合管理
The creatives and academics rejecting AI – at work and at home

探讨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创意工作者与学者们为何选择拒绝人工智能,深入剖析他们的担忧、坚持与对未来的展望,揭示人类与科技共存的复杂关系。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崛起,使得很多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在这场科技浪潮中,一部分创意人士和学术界的专家却选择了拒绝他们认为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人工智能技术,坚守自己的理念和底线。这种抵制不仅仅体现为对技术自身的质疑,更反映了对未来人类价值和社会生态的深刻担忧。小说家尤恩·莫里森(Ewan Morrison)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面对ChatGPT等生成式AI,他表现出既警惕又带有几分幽默的态度。

早前,他曾发现AI竟为自己“虚构”出了从未创作过的小说名称,这让他对人工智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质疑。虽然他关注并研究人工智能的能力,但坚决拒绝在自己的创作和生活中使用它。他的担忧不仅源自AI可能造成的错误信息传播,更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侵犯。生成式AI训练于海量的现有作品,这对原作者权益造成极大威胁。娱乐行业也因此陷入“内容再循环”的困境,AI算法倾向于推崇已有成功模板,难以孕育真正原创的优秀作品。莫里森还关切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资本逻辑,认为“超级智能”的概念更多是为了吸引大量投资者的幻想产物。

他提醒大众,盲目追逐这一目标可能忽略了科技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后果。类似的立场在有声读物领域得到了体现。有声书播音员艾普丽尔·多蒂(April Doty)因人工智能带来的环境负担深感忧虑。她指出,一次AI搜索所需的计算资源极为巨大,频繁使用不仅加剧了能源消耗,也加剧了生态压力。她对Google搜索中无法关闭AI概述功能感到愤怒,努力寻求更环保的替代方案。同时,她反对用AI取代真人播音,认为AI无法传递人类情感的细腻与丰富,有声读物的灵魂来自于播音员深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投入。

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艾米丽·M·本德(Emily M Bender)则从学术的高度表达了对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的质疑。她强调,阅读是为了理解一个独特个体如何看待世界,而非从机器合成的“拼贴文本”中寻找真实的作者思想。算法生成的文本缺乏“某个人”这一核心,实质上是一种将众多原创作品进行拼凑的假象。他担心,若依赖这种合成媒体,会削弱人类之间真正的联系和社区的凝聚力。她引用隐私和监控研究者克里斯·吉里亚德(Chris Gilliard)的观点,指出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将人们的交互媒介化和孤立化,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连接。作为语言学家和技术专家,本德并不反对技术本身,但坚决反对由资本驱动的技术滥用。

她认为,技术应由社群自主设计,为使用者服务,而非成为商业利益的奴隶。学术界对于学生使用AI生成作业的现象表示了深刻忧虑。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也破坏了知识积累的本质。教授们呼吁教育者以理性和耐心引导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局限,鼓励主动思考和原创精神。而在职场上,人工智能也正在引发伦理与竞争的困境。有政府IT工作人员汤姆坦言,虽然他本人并不使用AI,但周围同事利用ChatGPT仅花费数分钟就完成了平时需费时数日的工作总结。

这种“捷径”带来了晋升优势,令拒绝使用者倍感压力。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人工智能意味着道德上的挣扎和实际利益的冲突,无奈中可能被迫让步。然而,也有人为自我底线坚守得更为坚定。华威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史蒂夫·罗伊尔(Steve Royle)仅将AI用于辅助编写简单代码,避免其取代腰部到核心的研究构思和写作过程。他强调,科研写作是一种思想的凝练和表达,AI代劳将削弱学者的思辨与创作能力。著名电影制片人和作家贾斯汀·贝特曼(Justine Bateman)则以犀利的言辞驳斥生成式AI是社会最糟糕的创意之一。

她担心AI让人失去自我认知和情感深度,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生活完全被外部算法操控。她描述了通过AI继续“对话”已故亲人,从而麻痹真实的悲伤与情感处理。贝特曼坚持认为AI无法创造真正原创的艺术作品,所谓“创造”不过是将既有元素拼凑的“弗兰肯斯坦作品”。她认为创作者背离原创本质,依赖AI将阻断创意成长。她还发起了抵制AI的电影节,致力于推广未使用AI技术的原创电影作品,秉持“有机认证”般的纯净艺术理念。诸如著名动画公司吉卜力工作室等,也公开拒绝采用AI技术,表达出行业内部对于技术渗透的谨慎和抗拒。

虽然有人看好AI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效率提升,但批评声音普遍认为,人类对真正“原味”内容的渴望不会消失,只会更加明显。整体看来,即使反对者大多热爱科技,拥有坚实的技术背景,但他们主张应更慎重地接受人工智能新技术,拒绝成为巨头公司的实验品,更加注重保护人类工作的意义和人际关系的温度。他们认为,盲目推崇加速发展的AI不仅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更可能扰乱教育、公正和隐私,导致精神萎缩与人文缺失。从技术角度出发,由资本驱动的大规模人工智能开发或许实现了极高的计算力和产品快速迭代,但科技真正的目标应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人的真实交流,而非铺张浪费、取巧取代。随着AI不断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拒绝者的声音提醒我们,不应将技术神化,也不能冷漠接受所有变革。更重要的是,人们应保持对自身文化和人性的深刻反思,推动形成负责任、可控且公平的人工智能生态。

人类未来的工作场所和社会空间,不应只是冷冰冰的数字算法和自动生成的内容,而是对真实情感与原创智慧的珍视之地。正如这些创意与学术界的守望者们所表达的那样,人们终将渴望“原始、真实与人性”的精神食粮,寻找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在高速发展的技术中守护人类独特的光辉。拒绝人工智能并非倒退,而是一种有角度的选择,是对未来社会面貌的深度思考和审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怀疑,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和伦理担当,激励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保持清醒,谨慎前行,拥抱真正属于每个人的未来。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Free Your Technical Aesthetic from the 1970s (2010)
2025年07月17号 07点17分31秒 摆脱1970年代技术美学的束缚:二十一世纪编程的新思维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编程美学和技术架构已难以适应现代需求。本文深入探讨Unix系统的历史背景、其优劣势,并强调为什么我们需要摆脱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技术观念,拥抱更灵活、高效的现代编程方法,实现创新和效率的飞跃。

Show HN: Opensports.ai – Ask Cricket Stats in Natural Language
2025年07月17号 07点18分01秒 Opensports.ai:用自然语言轻松查询板球统计数据的革命性工具

探讨Opensports.ai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革新板球运动数据查询方式,使用户能够便捷获取详细的比赛统计信息,提升观赛体验,同时助力分析和战略制定。

The Hidden Cost of Scattered Flat Files
2025年07月17号 07点18分20秒 分散平面文件的隐藏成本:企业信息管理的无形负担

本文深入探讨分散存储的平面文件如何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影响信息管理效率,并提供优化文件管理策略的实用建议,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整合。

OrynTrade – Automate your trading strategies with No-Code
2025年07月17号 07点18分48秒 OrynTrade:无需编程,轻松实现外汇自动交易策略

探索OrynTrade如何通过无代码平台帮助交易者快速构建、回测并自动部署复杂的外汇交易策略,实现全天候24小时自动化交易,降低成本并提升交易效率。

Tren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 Bondcap
2025年07月17号 07点19分19秒 人工智能趋势解析:未来科技的驱动力与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变革和创新。本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最新趋势、应用领域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行业洞察和未来展望。

Provisioning Machines using MCPs
2025年07月17号 07点19分48秒 利用MCP高效自动化机器配置的未来趋势

探讨通过MCP(机器控制协议)实现自动化机器配置的前沿技术,介绍其工作原理、优势及在Fly.io平台上的实际应用,深入解析如何借助大型语言模型(LLM)提升云端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It's time for Abundance to get mad
2025年07月17号 07点20分44秒 充裕时代该发怒了:民主党新愿景与进步主义的斗争

探讨《充裕》一书引发的政治与社会讨论,阐述民主党内部关于进步政策推动的激辩,分析批评与拥护声音背后的逻辑,揭示未来美国政治的潜在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