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技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诸多变化,特别是在首次公开募股市场上的表现备受关注。2021年作为医疗科技IPO的高峰年,市场出现了大量资本涌入和企业上市,引发了行业内的极大热情。然而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流动性的调整,医疗科技IPO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和停滞。直到2024年底和2025年初,随着Ceribell等公司的成功上市,市场对医疗科技IPO窗口是否真正打开产生了新的期待和讨论。 Ceribell作为一家专注于神经疾病快速诊断技术的医疗科技公司,于2024年10月成功上市,其筹资超过2亿美元,堪称打破了长达三年的IPO停滞状态。其实,Ceribell上市前的市场环境颇为谨慎,许多医疗设备公司在观望,避免成为“首发”风险承担者。
正如Ceribell的首席财务官Scott Blumberg所言,市场参与者普遍倾向于等待他人试水,以观察定价、市场反应等因素后再做出决定。这种“等潮水退去”的策略反映了行业对资本市场不确定性的谨慎态度。 医疗科技IPO市场在疫情后期遭遇了多重挑战。疫情期间,由于全球经济环境极度特殊,零利率政策和充裕资金推动许多科技及医疗企业加速上市,2021年医疗科技IPO数量达到51起,远高于2020年的24起。这一阶段,资本市场对医疗创新的追捧达到高潮,众多投资者看好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企业的增长潜力。然而,随着通胀压力增强,以及美联储政策转向紧缩,资本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低,医疗科技企业的融资难度随之上升。
市场估值趋于理性再加上宏观环境波动,本应延续的首次公开募股热潮逐渐降温。 尽管如此,2024年末至2025年初的几次MedTech IPO表明,行业尚未放弃对资本市场的热望。除了Ceribell,Anteris Technologies在2024年12月成功上市,筹资近9000万美元,专注于心脏瓣膜技术;Beta Bionics和Kestra Medical也分别在2025年初和春季完成公开上市,均募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这一系列积极动作表明,虽然宏观环境仍然复杂,但部分具备成熟产品和市场潜力的医疗科技企业依然能够获得市场认可。 这一阶段的医疗科技IPO热度提升,部分原因在于行业的高质量积淀。三年多的IPO空窗期筛选出了更多业绩稳健、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它们有望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正如Scott Blumberg所指出,这些成熟企业具备极好的上市候选资格,即使大环境不尽如人意,也有望吸引长线投资者关注和布局。 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医疗科技行业的审慎态度也反映了对创新周期和产品监管风险的充分考量。医疗设备和技术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长,且受制于严格的法规审批,这使得医疗科技企业面临较高的市场不确定性。加之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风险增加,IPO市场的稳定性依旧较为脆弱,导致许多潜在上市公司持观望态度。 展望未来,医疗科技IPO市场的繁荣与否将取决于多重因素。首先,宏观经济环境若能实现稳定通胀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利好IPO活动。
其次,企业自身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商业化进程至关重要,那些能够实现快速市场应用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再次,投资者教育和市场接受度提升,也将促使更多资本积极参与医疗科技领域的融资和投资。 此外,数字健康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融合趋势正在加速,带来新的投资热点。基于AI技术的诊断工具、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医疗服务正逐步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些新兴领域的企业可能成为未来IPO的领头羊。若这些创新技术能够成功实现商业模式的规模化,相信医疗科技的资本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总结来看,医疗科技IPO窗口的开启既有信号也伴随着不确定性。
Ceribell等企业的成功上市点燃了行业的希望,证明优质医疗科技企业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融资能力。然而,全球经济形势依旧复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对市场周期的理解将深刻影响未来IPO数量和质量。医疗科技行业需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业务执行力,以应对更为严苛的资本市场考验。 期待随着经济环境逐步稳定和医疗科技创新不断涌现,行业能够迎来更加活跃和健康的IPO周期,为企业发展和投资者回报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市场参与各方的理性判断和战略布局将成为推动医疗科技上市潮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