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凭借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便捷的线上平台,迅速风靡欧洲。然而,伴随着劳工权益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法律环境的严苛调整,欧洲的零工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多起针对大型平台公司的司法判决以及欧盟最新拟定的法律草案,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并预示着零工经济模式将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变革。最初,像Uber、Deliveroo、Bolt等平台依靠定义劳动者为“独立承包商”,规避了传统劳工福利和用工责任,打造了一套以“灵活用工”为核心卖点的商业模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多国法院开始质疑此类分类的合法性,越来越多的判决支持将平台劳动者认定为正式员工,享有最低工资、带薪休假和工伤保障等法定权益。这种趋势不仅在英国占据主导地位,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家亦纷纷作出类似判决,显著改变了零工经济的法律格局。
2021年,英国最高法院判决Uber司机为员工身份,成为该行业的转折点,引发了欧洲大陆一系列类似诉讼。随后,欧盟委员会于当年年底发布了一份重要的草案,试图统一定义平台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这份草案详细列出了五项判断标准,涵盖平台对工作安排的控制程度,包括是否监控工作表现、决定酬劳、强制着装要求等。如满足其中两项以上,平台有义务将相关工作人员归类为员工,并按照劳动法赋予其完整权益。更为关键的是,该草案倒转了现有的举证责任,要求平台证明其劳动者确实为独立承包商,降低了员工举证难度。针对这一新规,零工经济企业表达了强烈反对,认为过严的规制将削弱灵活性的优势,威胁数十万岗位甚至导致服务中断。
Deliveroo已经因此退出了西班牙市场。零工经济的批评者则认为,这些企业利用灵活概念逃避责任,助长了劳动者权益的边缘化和收入不稳定。与此同时,也有企业主动调整策略,如德国的Gorillas和荷兰的Just Eat,选择为骑手签订正式合同,提供时薪、带薪病假和养老金福利,证明平台企业可在保障权益的前提下实现盈利运营。专家分析指出,零工经济模式若想在欧洲持续发展,必须在灵活性和劳工保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未来的平台可能不再是纯粹的“撮合者”,而需承担更多的用工责任,允许劳动者参与定价,防止以评价体系为由随意剔除低评级工人等不公平现象。立法层面上,欧盟成员国还需经历漫长的磋商和本地化落地过程,预计相关法案将至少延迟至2024年才会生效,这期间或将成为企业与劳工团体激烈博弈的舞台。
欧盟工会和工人权益组织正积极推动更严格的规制,希望通过法律保障提升零工劳动者的安全感和公平待遇。与之相对的,则是平台和相关行业团体的大力游说,力图维护现有商业模式的灵活优势。除此之外,算法在平台用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引发新的法律挑战。平台用以评价和管理劳动者的算法透明度低,成为劳动者举证难点之一。新规通过改变举证责任,有望促使平台增加透明度,避免算法滥用。投资市场对此亦表现出明显担忧,2021年以来多家相关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下滑,反映资本对政策风险的敏感。
总体来看,欧洲零工经济的格局正经历剧烈调整,传统的以合同工身份规避责任的模式正在走向终结。随着法律和监管的不断完善,行业生态将更趋规范,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加充分保障。虽面临挑战,但提供灵活就业机会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未来创新平台经济的重要课题。零工经济的未来方向可能是混合模式,结合一定的灵活性与雇佣关系的保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数字时代劳动关系。欧洲零工经济的变革不仅影响本地市场,也为全球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借鉴,预示着劳动法律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复杂而深刻的趋势。对于行业从业者、劳动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和适应这一变化,将是迎接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