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跨境支付历来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差异、支付体系的多样性、时区与营业时间不同,加之反洗钱与客户身份审核等合规要求,使得跨境支付过程既复杂又效率低下。为了革新这一传统瓶颈,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合多个主要中央银行与私营金融机构发起了Project Agorá,这是一项以代币化为核心的公共与私人部门合作项目,着眼于批发中央银行货币的数字化和跨境结算流程的优化。 Project Agorá的名称源自希腊语“市集”,象征着这一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多参与方共治、透明且高效的金融市场生态。该项目集合了法国银行(代表欧元体系)、日本银行、韩国银行、墨西哥银行、瑞士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和纽约联储七家中央银行,与逾40家经由国际金融协会(IIF)筛选的私营金融机构共同合作。这些私营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公司,它们必须具备跨境支付的业务经验以及创新能力,确保项目在现实应用中具备广泛代表性和实操性。
代币化,作为Project Agorá的技术核心,指的是将商业银行存款和中央银行批发货币通过数字代币形式在统一账本上进行管理和流转。这样的设计基于BIS提出的“统一账本”概念,目的是实现商业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无缝连接,打造一个公开透明、可编程的金融核心平台。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可以自动执行和结算支付指令,从而减少人工干预和中间环节,提高支付的即时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该设计还尊重现有的两层银行体系结构,确保传统金融体系的稳定与连续性。 Project Agorá的创新意义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其所推动的公共与私人部门协作模式。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权的拥有者,通过参与项目深度了解和引导数字货币与支付技术的演进路径。
与此同时,私营机构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为项目带来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这种合作架构有望激发金融科技与监管政策的良性互动,推动跨境支付的标准化和合规化发展。 当前,跨境支付系统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是重复的金融合规检查。每一笔跨境交易常常需要经过多个中介和国家的审核,重复的客户身份验证和反洗钱检查不仅延长了结算时间,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借助代币化和区块链技术,Project Agorá试图通过共享合规信息和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监管要求,减少重复劳动,从而提升整个交易链条的效率和透明度。 此外,Project Agorá还关注跨时区和不同营业时间带来的支付延迟问题。传统跨境支付常常因为时区差异导致结算需要数天时间,而代币化的即时结算能力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跨境交易处理。
这不仅提升了全球资金流动性,还为企业与个人客户带来了更便捷的资金使用体验。 智能合约作为项目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未来支付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可能。利用智能合约可以预先设定交易条件和自动执行条款,支持复杂的金融产品和交易结构,同时确保交易的安全与合规。这一特性有望推动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衍生品结算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为用户带来更多灵活且安全的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Project Agorá仍处于设计初期阶段,作为BIS创新中心试点项目,其目标是尝试和验证技术方案,推广公共产品,帮助全球中央银行共同应对数字货币时代的挑战。通过持续试验和公开合作,Project Agorá努力打造一个开放且多元化的金融创新平台,推动全球金融生态走向更加高效、透明和包容的未来。
正如BIS创新中心瑞士负责人Morten Linnemann Bech在2025年创新峰会上所言,代币化和智能合约技术为批发中央银行货币的跨境使用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项目的成功将不仅提升跨境支付的速度和安全性,还将为未来的货币体系提供全新支撑,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 总体而言,Project Agorá代表了数字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一次重要跃进。它以代币化为手段,整合中央银行与私营部门的力量,破解跨境支付历史遗留的效率与合规瓶颈,为全球金融系统注入创新活力。未来,随着项目的推进和技术的成熟,代币化批发中央银行货币将可能成为推动全球金融一体化与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金融行业各方应密切关注Project Agorá的进展,积极参与合作与政策对话,共同塑造新一代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