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引发了全球金融生态的巨大变革,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也暴露出监管体系滞后、规则不清的问题,给投资者保护及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一现状,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于2025年6月23日发布了一份涵盖七项关键原则的数字资产市场结构框架,呼吁国会尽快将此框架转化为立法,以为加密行业建立清晰的法规基础。 该框架的核心在于在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中划定数字资产的具体类别,明确将数字证券和商品进行区分,从而填补现有监管空白,兼顾创新与风险防控。框架并未提议设立专门的加密监管机构,而是将监管权分配给现有的金融监管机构,尤其明确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数字证券的发行及交易,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则负责商品代币及衍生品的监管职责。 此次框架对于数字资产的多维度特征和生态复杂性有着深刻理解,建议设计灵活的注册程序,使符合条件的发行人能够通过专门针对分布式账本项目制定的豁免路径合法融资。
这不仅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也促进了资本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推动了技术创新的深化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强调了用户对资产自我托管权利的保护,同时清晰区分别中心化机构和去中心化协议的法律地位,将代币化视为提升交易与运营效率的工具,而非单一金融产品,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体系中的广泛应用。 在6月23日举行的数字资产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多位业内代表和监管专家积极呼吁国会加速厘清和完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Coinbase法律副总裁Ryan VanGrack指出,目前规则模糊导致监管漏洞频现,成为不法行为的温床。他强调,美国已有超过5200万成年人持有数字资产,亟需一套保护投资者同时推动行业发展的完善法规。前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Rostin Behnam也指出,目前非证券类数字资产仍缺乏明确的市场结构监管,呼吁借鉴传统金融的客户、经纪人、交易所、清算所和托管人体系,将其迁移至加密市场以实现兼容性监管。
多币资本法务总顾问Greg Xethalis则从产业发展和创新角度表达担忧,模糊的法律环境迫使创业者不得不依靠昂贵的法律意见才能启动项目,甚至将资金和人才流向监管更友好的境外市场。他提醒,如果美国不能抢占先机,可能重蹈欧洲互联网商务规则制定准则的覆辙,失去全球领导地位。 此外,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Sarah Hammer分享了新加坡加密资产监管的经验,她指出明确的许可制度和反欺诈措施并不妨碍创新,反而增强了市场信任,为美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框架中对消费者保护的重视尤为显著,提出创新友好的中介登记制度,合理的资本和资产隔离规则,并明确客户资产的破产保护措施。Behnam强调,资产隔离是用户保护的首要问题。此外,参议员们一致支持针对海外实体的反洗钱举措,建议将《银行保密法》和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扩展适用,遏制跨境洗钱和欺诈行为,同时避免压制合法合规的交易活动。
监管协调方面,框架提倡设立安全港试点项目、无行动函及联邦机构间的密切配合,以防止重复检查和执法,提高监管效率。VanGrack认为,美国应当打破现行的执法零散局面,建立一套整合协调的监管体系,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推动此立法进程的势头明显,参议员Bill Hagerty提及近期通过的GENIUS法案投票结果显示跨党派合作潜力,辛西娅·拉米斯议员同意即使面对政治分歧,也应保持双边合作,推动全面的数字资产监管法案尽快出台。 行业专家与决策者一致认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明确的监管框架将带来切实利益,包括降低交易结算成本、加快跨境汇款速度及创造全新的信用传导渠道,这些都将实质性改善数字资产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委员会工作人员将依据框架原则,起草具体的法律文本,明确SEC对证券代币募资与二级交易的监管权,CFTC负责商品代币及衍生品交易的市场监管。分门别类的客户资产隔离和风险规模化资本要求、针对代币发行的定制豁免路径将成为立法的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众议院于同年5月已提出类似的市场结构立法草案,预计两院将展开协作,推动立法尽快完成。此举标志着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摆脱目前断层与模糊的状态,构建更加透明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整体而言,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推动加密市场框架立法的举措不仅是对行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划分数字资产类别、明确监管职责、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这一框架将极大促进美国数字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助力其在全球数字资产生态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随着法律文本的完善和实施,预期美国将迎来一个更加规范和繁荣的加密市场新时代,带动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