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分析

中国银行系统的“消化不良”:四万亿不良贷款的隐忧

加密市场分析
China's banks have a nasty case of indigestion

中国银行业面临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尽管官方数据看似健康,但真实的坏账可能远超4270亿美元。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银行利润受压,如何处理不良贷款成为巨大挑战。如果消费者支出未能回升,金融系统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消化不良”的危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依赖国有银行来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大量信贷。然而,随着不良资产的积累,银行的“消化系统”似乎出现了问题。虽然在表面上,中国的银行看似健康,但隐秘的金融困境无疑令人担忧。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总额为3.3万亿人民币,约合4600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其总贷款的比例并不高,甚至不足4%。

然而,深入分析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看似良好的统计数据后隐藏着更大的金融隐患。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研究机构GavekalDragonomics的估计甚至超过1万亿美元。 尽管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中国金融体系的崩溃几率依然很低。中国的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都是国有银行,无论是规模还是政策支持,都不可能轻易倒下。过去几年,监管机构和银行高管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来管理不良贷款问题,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尽管这个系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仍然能够运作。 当前的不良资产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首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贷款通常被视为最不棘手的。这些平台是地方政府为了基础设施项目而设立的数千家实体,其债务去年达到8.5万亿人民币。由于这些贷款的政治敏感性,银行没有选择,只能在到期时不断续贷。例如,位于贵州省的Zunyi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便获得了一笔20年期的20亿美元贷款,并且利息减半。尽管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失败的,但这样的财政安排无疑侵蚀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第二类资产是银行试图通过出售、拍卖或证券化来处理的债务。

由于中国的破产程序仍然不够健全,限制性措施和漫长的法院判决使得直接将毒性贷款转售给以国有投资公司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选择。例如,中国渤海银行计划以高达40%的折扣出售价值290亿人民币的资产,这将对其2023年的盈利造成重大影响。 最后一类贷款则是银行尝试自行收回的债务。去年,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减记总额达到了1.3万亿人民币。部分银行,例如平安银行,已经增强了自身的收款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处理逾期的信用卡和抵押贷款。 然而,尽管通过偿还、出售和减记等操作,中国的银行业仍未能从困境中走出。

由于信贷需求低迷、利率下调以及政府要求银行向战略性行业倾斜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能力正遭受挤压。根据Visible Alpha的预测,今年,四大银行及其他一些主要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将降至1.4%,而2019年时还超过2%。这意味着其股本回报率也将从10%下降至8.6%。 在这场金融“消化不良”的危机中,地方商业银行的境况尤其严峻。作为中国银行资产的14%,这些银行不仅盈利能力低下,而且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需要通过债券发行来进行大规模的资本重组。

更大的 проблем是,北京的经济规划者需要如何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继续推动经济发展。过去二十年,中国依赖投资驱动增长,而如今这一模式已不可持续。因此,政府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中可能会更加注重内需,试图激活消费者的购买力。 尽管中国经济曾经依赖信贷推动发展,但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需要转向更加可持续的消费驱动模式。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而来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如果消费者无法填补这一空缺,经济将进一步放缓,坏账率也可能水涨船高,从而导致银行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恶化。

综上所述,中国的银行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虽然目前系统的崩溃可能性较低,但许多暗流正在悄然涌动。为了解决这个“消化不良”的问题,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果断的措施,推动金融结构的深化改革。例如,进一步完善破产法则,提升资产管理公司的实力,以及加大对小型及地方银行的支持力度。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只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中国的金融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发展。而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言,警惕这些潜在的风险,将有助于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更加稳妥的投资选择。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将如何演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ETH from PlusToken Scam Moves to Exchanges, Possible $1.3B Sell-Off Ahead?
2024年12月11号 17点49分22秒 PlusToken骗局ETH转移交易所:面临13亿美元的抛售危机?

最近,约7000个与PlusToken诈骗计划相关的以太坊(ETH)被转移到多个交易所,这可能预示着高达13亿美元的清算。PlusToken是2018至2019年间在中国和韩国运作的庞氏骗局,导致数百万投资者受害。此次资金转移可能会对以太坊的市场造成供应压力,并影响其价格波动。

Ethereum Faces Key Support Test as Chinese Government Sells 7,000 ETH from PlusToken Scam
2024年12月11号 17点50分33秒 以太坊面临关键支撑考验:因PlusToken诈骗案中国政府出售7000枚ETH

以太坊面临关键支撑考验,因为中国政府出售了7000个与PlusToken诈骗相关的以太坊(ETH)。投资者担心,政府可能会继续清算542,000个被扣押的ETH,这可能导致以太坊价格进一步下跌,突破2000美元的心理关口。

First Neiro on Ethereum, Token Related to Dogecoin, Skyrockets on Binance Spot Listing
2024年12月11号 17点54分26秒 以太坊首个Neiro代币与狗狗币关联,币安上市狂飙近800%!

首个以太坊上的Neiro代币,在币安现货上市后,价格暴涨近800%。其市值从约1500万美元激增至最高达1.7亿美元。

DeFi – Financial Alchemy In A Trillion-Dollar Market
2024年12月11号 18点11分00秒 去中心化金融:千亿美元市场中的金融Alchemy

《去中心化金融(DeFi)— 万亿美元市场中的金融炼金术》一文探讨了DeFi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颠覆传统金融系统,实现24/7、无国界的点对点交易。随着稳定币、借贷协议和流动抵押等创新的出现,DeFi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500亿美元。然而,行业仍面临监管不确定性及智能合约风险等挑战。文章还介绍了新兴平台的创新,如YieldNest和Bracket,展示了流动抵押的潜力和DeFi的未来发展。

4 Liquid Staking Startups That Are Unlocking Ethereum’s Potential
2024年12月11号 18点11分54秒 解锁以太坊潜力的四大流动质押初创公司

四家液态质押初创公司正在释放以太坊的潜力。这些公司利用液态质押技术,允许用户在质押资产的同时保持流动性,促进了加密经济的发展。文章探讨了Lido、Liquid Collective、Kiln和StakeWise等公司的创新和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的影响。

Was ist Restaking
2024年12月11号 18点12分58秒 重叠质押:提升区块链安全与收益的新机制

Restaking是一种创新机制,使得区块链验证者可以同时在多个协议中使用他们的质押加密货币,从而提高收益潜力并增强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本文概述了Restaking的概念、其与质押和权益证明(Proof-of-Stake)的关系、工作机制、类型及相关利弊和风险。

Was ist ein Liquid Staking Token (LST)?
2024年12月11号 18点13分38秒 液态质押代币(LST):重新定义加密货币的灵活性与流动性

Liquid Staking Token(LST)是代表在Proof-of-Stake(PoS)区块链上质押资产的代币,允许用户在参与质押的同时,保持买卖和交易代币的灵活性,提供更高的流动性。随着其受欢迎程度的上升,LST为加密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机会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