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银行(ANZ)最近被迫在其风险加权资产(RWA)中增加了203亿澳元(约合138亿美金)的附加值,这是该银行首次受到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巴塞尔III资本底线的影响。这一决定使ANZ成为除三大竞争对手外,唯一受到这一新规定影响的澳大利亚主要金融机构。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ANZ的资本要求,还对其整体风险管理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新规定,输出底线要求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型计算的资本要求不得低于由监管机构设定的标准化方法计算出的资产的72.5%。这意味着,如果一家银行的内部模型计算出的RWA低于这一底线,就必须在其RWA上增加额外的附加值以弥补这一差距。在2024年6月底,ANZ的标准化RWA总额为5975亿澳元,其中的输出底线设定为4332亿澳元,而该行自我建模的RWA为4128亿澳元,这使得输出底线成为计算ANZ资本要求的关键指标。
ANZ最近的这笔203亿澳元的加成,几乎是三个月前记录的30亿澳元增幅的七倍,并且超出了该行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所记录的最高资本底线调整的43亿澳元。这一巨额的附加额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其他三大主要澳大利亚银行—联邦银行(CBA)、国民银行(NAB)和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自该规定实施以来均未报告任何资本底线调整的情况下。 ANZ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其内部RWA的减少,下降了4.1%,而标准化RWA仅上升了0.1%。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该行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住房贷款违约概率模型的调整,该模型的变更占据了203亿澳元总下降的160亿。这一变化对ANZ的资本结构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ANZ在资本充足性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根据巴塞尔III改革的最终实施细则,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强化。
ANZ的内部评级模型未能有效降低风险,这使得该银行必须接受更高的资本要求,以达到监管机构的标准。这一现象在整个银行业引发了对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的重新审视。 其次,ANZ可能在未来对其内部模型的进一步优化上受到激励,尽管短期内由于输出底线的存在,未来优化的动力可能较小。由于内部模型计算出的RWA与输出底线之间存在显著差距,ANZ可能缺乏进一步减少资本费用的动力,这将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战略规划。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署(APRA)在制定资本底线规定时强调,这一措施只是作为一个底线保护措施,而非永久性限制。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中的三家并未受到这一底线的影响。
然而,对ANZ来说,这一政策成为了限制其资本要求降低的持续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ANZ需要重新审视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可能的业务调整。银行可以考虑通过更加保守的贷款政策来应对资本压力,或者在资产配置上做出调整,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此外,通过强化内部模型的有效性,ANZ有机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减轻资本压力。 总之,ANZ在面临203亿澳元的风险加成时,不仅需面对新资本规定带来的直接影响,也需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寻找持续优化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金融环境中,如何灵活应对政策变化、优化资本结构,将是ANZ及其他银行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