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鲜政府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复杂的洗钱网络,积极利用加密货币来规避国际制裁,筹集资金支持其非法活动。美国司法部(DOJ)最新提起的民事没收诉讼,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朝鲜IT工作者涉嫌通过虚假身份和区块链企业洗钱的案件。在这起涉及金额高达774万美元的案件中,司法部尝试扣押被指涉案加密货币及NFT资产,这不仅警示了全球加密行业的潜在风险,也展示了执法部门在数字货币监管上的新突破。该案件的核心人物是一名名为沈贤索(Sim Hyon Sop)的中国境内银行家,司法部称其协助朝鲜IT人员进行洗钱活动。目前,扣押的加密币种涵盖比特币、以太坊、多个稳定币及非同质化代币(NFT),这些资产分散保存在多个自我托管钱包和币安账户中。案件冻结的资金时间可以追溯到2023年4月,起源于针对沈贤索及另一名被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制裁的金尚满(Kim Sang Man)的指控。
这两人被认为是朝鲜洗钱网络的关键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身份伪装和技术手段,推动巨额资金流通返还给朝鲜政府。在当今数字金融生态下,朝鲜IT工作者的作案手法日趋复杂。司法部指出,这些技术人员广泛散布于多个国家,利用假名字及文档成功获得海外区块链及加密货币公司的远程合同职位。收入多以USDC、USDT等稳定币形式发放。为了躲避监管,他们采用链跳转(chain hopping)、代币换购乃至转换为NFT资产等多层次洗钱策略,极大地提高了追踪难度。该案件不但展现了朝鲜利用全球区块链技术的黑暗面,也体现出国际社会打击洗钱犯罪的决心。
美国司法部刑事部门负责人马修·加洛蒂(Matthew Galeotti)表明,将运用所有法律手段维护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安全,阻止朝鲜非法获利。事实上,早在2022年,美国司法部联合国务院和财政部就曾发出联合警告,特别关注朝鲜技术人员大规模渗透自由职业市场,尤其是加密货币相关岗位,以隐藏其政府资金来源。谷歌威胁情报团队也发布报告称,朝鲜正在加大力度渗透位于欧洲及美国之外的区块链公司,企图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收入。信息安全专家和区块链调查人士如ZachXBT揭露,朝鲜技术人员利用身份掩护为“知名”加密项目贡献代码,每月收入甚至达到50万美元。此情况说明朝鲜政府正积极布局全球区块链行业,以多元化筹资途径绕过国际制裁。此外,朝鲜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威胁不仅限于洗钱。
随着黑客团体如Lazarus集团的活跃,朝韩之间的网络安全竞争日益尖锐。朝鲜黑客团队频繁针对全球加密交易所和DeFi平台发动攻击,窃取资金后再通过复杂洗钱路径回流。此外,NFT作为新兴资产类别,也逐渐成为洗钱手段的一部分,利用其独特的所有权和交易结构,给监管带来更大挑战。针对这些威胁,国际社会已经展开多层面合作。包括美国、欧盟及多个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在内,陆续实施加强客户身份验证规则(KYC)和反洗钱条例(AML),推动区块链项目合规发展。同时,区块链安全公司和技术研究团队也在开发先进的链上分析工具,更有效地追踪可疑资金流向,助力执法行动。
此次司法部的扣押行动,不仅彰显了数字时代法律执行的新范例,也提醒加密行业不可忽视合规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企业必须提升内部安全和合规标准,防范非法资金被利用。投资者也应警惕虚假项目和复杂的资金转移手法。整体而言,朝鲜利用加密货币的洗钱活动暴露了全球数字经济生态面临的深层次风险,需要政府、技术企业及市场参与者携手打造更健康安全的加密环境。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演进,执法者和监管机构需持续创新方法,确保犯罪分子无法轻易利用这一新兴技术进行非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推动数字资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