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操纵和交易前置(front-running)等问题日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的联合创始人,赵长鹏(CZ)近日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建立暗池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以有效抵御市场操纵,特别是在大宗交易中的流动性风险和最大可提取价值(MEV)攻击。赵长鹏指出,传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因交易订单信息公开透明,极易成为交易机器人和恶意用户的“猎物”,尤其在永续合约市场,当市场出现强平时,交易者往往面临不公平的打击。永续合约作为加密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和清算机制对市场稳定性和用户权益至关重要。赵长鹏提到,当一笔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订单在DEX上公开展示时,其他交易者和机器人可以捕捉这一信息,提前抢先成交,导致滑点增加,价格恶化,最终大额交易者支付更高成本,交易体验大幅下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类似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暗池”机制,即隐藏订单细节直到交易完成,成为保护大户和提升市场公平性的关键手段。
暗池在传统金融领域早已被广泛使用,其交易规模通常远大于公开交易池,帮助机构投资者避免因信息泄露而遭受劣势。将暗池这一概念引入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交易领域,既要兼顾隐私保护,又要保持交易的透明性和可验证性,技术实现存在一定难度。CZ强调,去中心化暗池需要运用密码学技术,如零知识证明(ZK-proofs)以及延迟结算机制,来保证交易信息的隐秘性和数据的完整性。零知识证明技术能够确保交易执行的合法性,而不必透露具体的订单细节,从而实现保护交易隐私的同时保证账本的安全性和公正性。Li.Fi的创始人兼CEO Philipp Zentner 表示,去中心化暗池挑战在于替代传统的人工经纪人,将订单加密处理并通过多方计算(MPC)进行验证。以太坊上的Arbitrum协议Renegade即采用这一方案,所有订单通过加密提交,同时发布零知识证明,保证交易结算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得以验证。
在Cosmos生态的Penumbra则采用密封竞价批量拍卖机制,交易的净流量成为公开信息,用零知识电路证明其公正性。StealthEX的CEO Maria Carola指出,去中心化永续合约暗池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达到隐私保护与可验证交易的平衡。她认为,zk-SNARKs和zk-STARKs等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不泄露交易详情的情况下验证交易执行和结算,推动暗池DEX的发展。Base去中心化交易所Alien Base的首席开发者0xAw则认为,虽然实现暗池技术本身不算困难,但要做到真正数据隐匿且难以通过查询推断交易信息却很复杂。比如私有自动做市商(AMM)只能在无法实时查询价格的情况下存在,否则其价格暴露会间接泄露交易数据。隐私与透明度的权衡同样反映在监管层面。
Carola强调,永续合约暗池的链上实现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面临复杂的法规挑战,例如合规性、安全审计以及防范洗钱等。法律环境的成熟将是推动暗池DEX广泛采用的关键因素。在谈及市场隐私的重要性时,CZ解释说,尤其是在衍生品市场,大户的清算点如果暴露在公开链上,恶意用户可以联合操纵价格促使强制清算,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保护清算隐私有助于防止“围攻式”攻击,保障市场健康发展。尽管有观点认为透明订单簿有助于做市商吸收大订单,提高流动性,CZ表示不同交易者可能有不同需求和偏好,市场应提供多样化选择。暗池交易虽然降低了抢跑风险,但也可能掩盖操纵行为,因此StealthEX的Carola建议暗池DEX应结合动态风险引擎与行为异常检测机制,并将密码学责任机制融入系统,以在隐私和合规之间取得平衡。
CZ呼吁开发者尝试打造链上暗池永续合约DEX,可以选择不公开订单簿,甚至交易资金的充值时间,直到交易完成后较长时间再披露,以最大程度保护交易隐私。他认为这将极大提升大额交易的市场效率及公平性,推动加密衍生品市场走向更成熟、健康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特别是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快速进步,去中心化暗池的实现正逐步变为可能。未来,结合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和密码学保障的隐私保护,暗池DEX有望解决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因公开透明带来的潜在问题,为大宗交易者提供安全保障,同时维护市场的整体透明度和信任。整体来看,赵长鹏提出的暗池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设计,既是对当下DeFi交易隐患的回应,也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合规发展的有力倡议。投资者、开发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参与,将促成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和安全的加密金融生态。
未来,暗池DEX的发展值得业内持续关注,可能成为加密衍生品交易范式的重要变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