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市场,代币的上线流程一直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最近,币安的创始人及前CEO赵长鹏(CZ)在TST代币事件后,对币安的代币上线流程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称其“有些破碎”。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CZ的观点,以及此事件对加密市场的影响。 TST代币事件的起因在于,一段介绍BNB链教程的视频意外泄露了TST的名称。这引发了交易者的投机情绪,认为其为正式上线的代币,导致TST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市值飙升至5亿美元,之后又急剧下跌。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在中心化交易所(CEX)上线前,零售交易者为了抢先获得潜在收益而对尚未上市的代币的购买热潮。
CZ在社交媒体上对此发表了看法,表示现行的代币公告和上线流程过于紧迫。他提到:“公告后4小时才正式上市的流程,使得在此期间代币的价格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急剧上涨,随后人在CEX上出售。”这表明,在当前的上架流程中,市场动态未能得到良好评估,而投资者的冲动行为也加剧了价格的波动。 尽管CZ对纪念币的热潮并不热衷,但他还是承认了它们在市场中的升温。他认为,这是由于对实用型代币的监管审查力度加大,导致许多项目面临法律挑战。CZ指出,“在过去四年里,某些有影响力的监管机构错误地认为某些实用型代币属于证券,”而这无疑使得更多的投资者转向纪念币等更为灵活的投资选择。
面对市场对代币上架流程的质疑,CZ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让中心化交易所的代币自动上线,就像去中心化交易所那样,使市场能够自由选择优胜劣汰。他认为,中心化交易所应当“几乎自动地”列出所有代币,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动态。 与此同时,Coinbase的CEO布莱恩·阿姆斯特朗也提出了对其代币上市流程的反思。他在社交媒体上指出,随着每周创造出超过100万个新代币的现象,中心化交易所需要重新考虑其资产上市流程。阿姆斯特朗的呼声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市场,交易所的应对措施无疑需要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 在CZ发表看法后,币安的共同创始人何一(Yi He)也对此回应,强调币安的代币筛选机制在自由市场环境中可能已经过时。
她表示:“在一个自由市场环境下,我正在思考币安的‘严格选择’机制是否变得过时。” 何一提到,币安在过去一年已经开始对上市部门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币安在评估新代币的上市时,主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第一,代币上市后相对于市场的表现,如果表现优于其他交易所,显示出良好的筛选能力;反之则可能标志着筛选过程存在偏差。第二,项目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创新,并吸引新的用户进入。例如,Telegram的迷你游戏便引入了新概念,吸引了大量新用户。
最后,何一表示,币安也会考虑那些在其他交易所已有上市的高调项目,因为缺少这样项目的上市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丧失。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代币的创建,以及零售投资者对市场的热情,币安及其他中心化交易所必须在代币上市流程上进行创新与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CZ和何一的观点共通之处在于,市场对新兴项目的选择应更为自由,而不是完全受到中心化交易所的约束。 总结来说,CZ对于币安代币上市流程的不满,反映出当前加密市场在监管、技术及用户行为方面的复杂局面。如何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赋予市场更多自由,将是未来币安和其他交易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并把握机遇的交易所,将在竞争激烈的加密货币市场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