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从来都不易。适应新环境、结识朋友、完成繁重的学业任务、管理个人预算或是选择人生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ChatGPT等AI聊天工具的出现,学生们的生活似乎找到了新的“助手”,他们可以在需要时随时获得即时且精准的帮助。ChatGPT不仅能够协助完成结构严谨的学术论文、撰写求职信,还能根据简单的厨房材料推荐美味菜谱,甚至承担情感倾诉的角色。对于AI辅助下的新一代大学生而言,人工智能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本来自英国顶尖大学的三位二年级本科生的聊天记录揭示了这种依赖的全貌。
在18个月期间,这三位学生共发起了近12000次对话,主题涵盖学术论文的起草与修改、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咨询、生活琐事问答,甚至各种奇怪且随意的问题。透过这墙厚重的聊天记录,我们得以窥见当代学生如何看待并利用AI,如何在依赖与自我成长之间寻找平衡。 早在2022年11月ChatGPT上线后,仅仅两个月内其用户数就迅速突破一亿。伴随用户量的激增,大学生对AI工具的使用也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约九成的美国高校学生在作业中使用ChatGPT协助,英国的使用率也接近相似水平。更令人关注的是,近二成学生坦言直接将AI生成的文本纳入学术作品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对于AI的态度复杂且矛盾。一方面,AI确实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更高效地分析材料、整理思路;另一方面,AI的普及也引发了学术诚信的争议,被部分人视为对传统学术规范的挑战。 这三名学生的使用习惯反映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多面性。学术内容是他们与AI交流的主轴,占据了约一半的对话次数。对话内容显示,该过程不仅仅是简单求助,更如同合作者般细致打磨论文构架、语言风格,以迎合学校的评分标准。学生通过反复精细调整指令,推动AI从填补段落空白到完成参考源整理,甚至模拟评分点评。
使人不禁质疑,借助AI完成的学术成果究竟是自主思考的结果,还是依赖机器的产物。大学对AI的态度也极为分化,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如实申报AI辅助使用,有些则默认学生会使用,形成某种“默许”的环境。 除了学术,生活中的诸多疑难杂症也让学生们纷纷求助AI。无论是如何解决堵塞的排水管、分手时的短信措辞,还是了解家电使用注意事项,ChatGPT总是耐心解答,无论问题多么琐碎甚至荒诞。面对生活中尴尬或难以启齿的小困惑,很多学生选择了向AI提问,避免了社交中可能存在的尴尬或害怕被批评的心态。这种匿名性和不带偏见的回答方式满足了年轻人对安全空间的需求,也进一步加深了与AI的粘度。
然而,依赖AI辅助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聊天记录中曾出现AI对文学名著引用错误的情况,虽然AI会及时纠正,但学生是否有足够警觉去核实信息成为问题的关键。同时,AI生成的治疗或心理咨询建议虽然便捷,但因缺乏真实性审核与个性化指导,甚至可能强化学生已有的负面情绪。以其中一位学生为例,他利用AI做性格测试解读,并求助于AI理解自我认知、情绪处理、焦虑及神经多样性相关议题。尽管AI能够提供即时回应,却无法代替人类治疗师的专业监督和指引。 经济压力和职业焦虑也是不可忽视的背景。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生们将AI作为改进简历、撰写求职信的工具,甚至用其模拟面试情境,以期最大化自身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企业通过AI筛选初期的简历申请,学生们不得不适应与机器互动的职场现实。虽然人工智能加速了求职流程,降低了人力成本,但也让人担忧技能培养的缺失和认知惰性的滋生。尤其是其中一位学生坦言,过度依赖AI写作可能会导致自己思考能力逐渐退化,他试图在效率和能力培养中找到平衡。 人工智能在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隐私和环境的关注。常见的服务器能耗巨大,引发了部分学生对生态影响的深刻反思,他们开始寻找更绿色的替代方案。
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于AI收集个人数据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也表现出疑虑,希望在享受AI服务便利的同时保护自身权益。 大学生作为AI使用的“试验田”,映射出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广泛潜力与限制。AI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即刻、丰富、非评判性的咨询和协助,减轻学习压力和生活负担;缺陷则体现在其存在的错误率、缺乏深度理解、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进而影响独立思考和成长。如何规范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成为高校和教育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足够开放、明确的政策,适当的AI教育,以及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有助于平衡技术红利与学术诚信。 更广泛地说,AI正在重新定义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学生们逐渐习惯用AI作为解答疑问、梳理思路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平台。虽然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师生关系、朋友间的交流和专业人士的辅导,但它提供了另一种陪伴的可能。科技发展的进程也提醒我们,每一次创新都应伴随着审慎的伦理反思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18个月、12000次对话,看似庞大而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实则温暖而复杂的青春画卷。每一个向ChatGPT发出的提问,都承载着学生们求知、焦虑、不安与成长的印记。面对未来,如何在依赖与自主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借助AI助力而非让其主导,是这代学子必须深刻体悟的课题。
人工智能虽然改变了学习的形态,却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学习”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获取答案,更是勇敢面对未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