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交易所领域。随着交易者逐渐从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CEX)转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根据最新的行业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DEX与CEX之间的交易量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标志着加密交易者逐步远离中心化平台,更倾向于去中心化生态系统。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源于其交易自主性强、安全性高且费用相对低廉的优势。不同于CEX,DEX不需要用户将资产托管给第三方,而是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在链上完成交易。这不仅降低了黑客攻击中心化平台带来的风险,也使得用户能够保持对自己资产的完全控制权。
在2025年第二季度,DEX的现货交易量实现了至少25%的环比增长,而CEX的交易量则下降了近28%。这一趋势导致DEX和CEX的交易量比例从上一季度的0.13攀升至0.23,尽管如此,中心化交易所在总交易量上依然遥遥领先,第二季度CEX的交易量约为3.9万亿美元,而DEX只有8770亿美元左右。潘凯克交换(PancakeSwap)作为最具代表性的DEX之一,在本季度表现突出,交易量较第一季度飙升了539%,达到3926亿美元,占据所有DEX交易的45%。这一增长与5月推出的币安Alpha息息相关,后者将交易路由至潘凯克交换,从而带动了币安智能链(BSC)成为DEX交易的首选链,超越了以太坊、Base和Solana等竞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不仅在现货市场表现强劲,在永续合约(Perpetual Futures)市场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第二季度DEX上的永续合约交易量首次突破了8980亿美元大关。
Hyperliquid这一建立在自身Layer 1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永续交易所,以6530亿美元的交易量独占73%的市场份额,实力强劲。此外,仅有Hyperliquid、Aster(前身为APX Finance)、RabbitX和EdgeX在永续合约交易领域实现了交易量的增长。相比之下,曾经颇受欢迎的dYdX交易量持续缩水,从2025年1月的月均超过100亿美元降低至5.3亿美元。中心化平台的永续合约交易虽然总体规模依然庞大,但环比却出现了3.6%的小幅下滑,反映出交易者对CEX的信心开始削弱。业内专家普遍认为DEX热度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打破了传统金融的限制,为零售投资者提供了更深度的流动性和更具竞争力的手续费结构,极大地优化了交易环境。Mercuryo支付基础设施创始人兼CEO Petr Kozyakov指出,去中心化生态系统正逐步支持更为复杂的交易策略,帮助普通投资者平衡竞争环境,激发整体交易活力。
另一方面,结合近期市场出现的热门币种交易潮,尤其是七月爆发的山寨币交易活跃度猛增29%,也体现了投资者在寻求风险更高但潜在回报更大的资产时,DEX正在成为优选之地。虽然目前多数山寨币交易仍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但去中心化平台的市场份额正在持续增加。这一格局变化不仅展现了加密行业技术进步,也暗示着监管压力下交易者对自主权和透明度的渴望日益强烈。中心化交易所多次遭受黑客攻击或管理不善的事件,促使用户对资产安全性的担忧提高。去中心化交易所由于运作方式的去信任特性,减少了第三方风险,同时也使得全球用户能够无缝参与交易,打破了地理和监管限制。DEX的兴起还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和创新,例如提高链上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强用户体验。
币安智能链和其相关DEX平台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技术升级和生态建设的双重推动,使得DEX对比CEX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随着技术更加成熟,用户体验进一步改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有望吸引更多的传统交易者和机构投资者入场。同时,跨链技术的发展将促进不同公链之间的资产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去中心化交易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不过,去中心化交易所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监管政策不确定性、交易量波动大、流动性不足以及合约安全漏洞等问题,都是阻碍其全面取代中心化交易所的关键因素。因此,DEX和CEX未来很可能以互补的方式共存发展,各自发挥优势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总体来看,DEX-to-CEX交易量比率的新高反映了加密交易生态的深刻演变。越来越多的交易者倾向于选择更具自主权和安全保障的去中心化交易环境,以实现资产的安全管理和多样化交易策略。市场对此趋势的积极响应也带动了DEX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加速创新。未来几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更多创新应用的落地,去中心化交易生态必将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期,对整个加密市场的健康性和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加密货币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这一趋势,把握去中心化交易带来的机遇,同时防范潜在风险,理性布局未来数字资产领域的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