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联储肩负着由国会设定的双重任务,即确保低通胀和实现最大就业率。这两个目标一直是其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指导原则。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这一框架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顾问和经济学家提出,美联储实际上已经将其任务扩展为三大目标,其中新增的第三任务是促进社会稳定,尤其是解决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一个重要的声音来自Aristotle Pacific Capital的管理董事兼投资组合经理杰夫·克林格霍尔弗。克林格霍尔弗指出,疫情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历史经验让美联储意识到,低利率环境虽然有助于经济增长,却可能加剧收入差距和社会不稳定,这促使联储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权衡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通货膨胀和就业指标。
美联储的传统双重使命主要针对经济健康和稳定,确保消费者物价指数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保证劳动力市场活跃。然而,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暴露了政策运营中的新挑战。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艰难、通胀目标长期未达标,以及收入差距拉大,促使美联储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深远效应。克林格霍尔弗指出,以往在经济复苏缓慢阶段,美联储过早加息引发了批评,认为此举抑制了就业增长和工资提升。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通过维持超低利率促进需求复苏,带来了最低收入群体工资增长的历史机遇,但也显现了低利率对财富分布的不均衡影响。由此,美联储开始强调社会稳定作为其新的政策考虑,无论是通过压缩贫富差距还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包容性。
加之对通胀的“暂时性”误判带来的反思,美联储在利率调整上变得更加谨慎。迅速且大幅度的加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通胀,却也引发了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波动。面对这些挑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了维持较高利率的意愿,拒绝轻率降息,因为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胀重新失控,影响社会稳定。美联储将社会稳定确定为第三大任务后,其货币政策制定愈发复杂,一方面要遏制通胀,另一方面须考虑就业质量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此外,市场预期管理也成为关键因素,保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指引有助于减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波动,为社会稳定提供支持。展望未来,美联储在实现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同时,将更为系统地纳入社会经济多元指标,寻求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正义的政策路径。
这不仅意味着利率政策更为审慎,还可能激发对金融监管、财税政策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综合协调。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紧密关注美联储的言论和行动,以理解其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及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总结来看,美联储的新三重使命标志着全球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双重目标虽依然重要,但在追求经济健康的过程中,社会稳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和决策框架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努力在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及维护社会公平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关乎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与国家整体的社会凝聚力和长远繁荣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