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被称为特朗普‘大美法案’的预算提案,该法案赋予了政府显著提升借贷能力的权力,预计将对整体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虽然法案在加密货币税收方面未做出具体调整,未能满足市场对于加密税务改革的期待,但专业分析师和市场观察者普遍认为比特币有望从中受益,显示出在经济波动和通胀压力下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日益增强。 ‘大美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政治领域一次重大财政决策,尽管其在党派之间引发强烈争议,以完全按照党派路线投票通过为特征,唯有两名共和党人投了反对票。该预算案大幅提高了国家债务上限,增加了政府债务额度达五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举措引发了对未来财政健康和货币政策走向的广泛关注。经济学者指出,更多的债务意味着联邦政府可能进一步加大货币发行力度,以应对财政赤字的不断攀升,而此举一般被视为通胀的催化剂。
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因其总量有限和抗通胀特性,长期以来被视为对抗法币贬值的重要工具。资金大量涌入黄金和比特币市场的现象正在逐步显现。专家认为,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美元资产购买力下降的背景下,投资者倾向寻求更加安全的价值储存手段,许多人将比特币视为抵御通胀的有效“数字黄金”。 尽管‘大美法案’并未包括之前提议的加密币税法改革,诸如对比特币矿工征收双重税收的取消或降低数字资产交易的税务门槛,仍有业内人士在国会继续推动相关立法。共和党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在法案通过的同时提交了单独的法案,呼吁修改税收制度,给予矿工一定的减税权益,并引入年度资本利得的免税额度,以减轻小额交易的税务负担。这样的政策倡议有助于激励比特币及更广泛的加密生态发展,降低矿工和投资者的税务压力。
美国最高财富阶层的税收减免和对州及地方税收扣除的提高,却是‘大美法案’的一大特点。年收入超过一百万美元的人群将享有超过3%的实得收入增长,而中低收入家庭可望获得更高的地方税扣减额度。法案试图通过精简诸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和医疗补助计划等关键社会福利,以及调整关税收入,以部分弥补政府支出增长产生的财政缺口。这种财政调整方案引发对于社会保障和经济公平性的担忧,也可能影响整体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大美法案’引发的全球关税上涨行为,将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预计自7月4日起,美国将对多达十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提高20%-30%的关税。经济专家指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限制全球商品流动性,推高通胀压力,令全球市场面临连锁反应。
饮食、能源等必需品价格上涨,有可能促使更多投资者转向通胀对冲资产,包括数字货币资产。 比特币分析师兰杰·辛格指出,尽管短期市场或波动频繁,但长期来看,政府债务的扩展和伴随的印钞政策,普遍利好比特币价格表现。作为比特币生态内重要参与者之一,投资顾问机构deVere Group首席执行官奈杰尔·格林亦认为“市场已开始对此做出回应,长期债券收益率、油价、黄金和比特币等均呈上涨趋势,体现了投资者对购买力侵蚀的担忧”。 在数字货币政策层面,华盛顿的亲加密立法者行动迅速。继‘大美法案’通过后,卢米斯参议员迅速展开相关法案的推动,旨在改善加密矿工税收待遇并保护小额数字资产交易的免税权益。此外,美国众议院金融委员会及农业委员会主席宣布将在7月中旬举办‘加密周’,计划在一周内审议三项关键法案,涵盖加密行业监管框架、阻止央行数字货币监控的‘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以及稳定币监管标准等。
这些举措显示了美国政府内部对加密产业发展的重视,试图为数字货币市场建立更明确、规范的政策环境。 尽管‘大美法案’本身并未直接体现对加密货币的激励措施,但其引导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政府债务激增和潜在的货币宽松,可能成为比特币等数字资产需求爆发的催化剂。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当下,比特币的避险价值日益凸显,吸引了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关注。 投资者应关注的是,虽然比特币未来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但‘大美法案’引发的财政和贸易政策调整,也可能带来短期市场波动风险。加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政策预期将决定比特币价格的波动节奏。长期持有者则可借助比特币的稀缺特性和通胀抵御能力,寻找资产配置中的价值洼地。
综合来看,特朗普‘大美法案’作为美国财政政策的重要里程碑,虽未直接改变加密货币税务规则,却通过提升国债上限和增加财政赤字,对比特币构筑了更为坚实的增长基础。伴随着美国及全球经济结构性挑战和美元地位的潜在变化,比特币的战略意义和市场地位可能进一步提升。未来,数字资产相关的立法和监管动作值得持续关注,将直接影响这一新兴市场的发展轨迹和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行业观察者应密切关注后续加密法规的出台和全球宏观经济态势的演变,合理评估比特币在资产组合中的定位与风险管理策略。随着‘加密周’和多项关键法案审议的推进,美国加密产业的政策框架正逐步成型,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先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机遇,其表现值得全球投资者持续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