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变化的背景下,数字货币的使用正在稳步增长,尤其是代币化存款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花旗集团(Citi)最新发布的《证券服务演变》白皮书第四版的数据,数字货币的使用不仅限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而且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显著增加。该报告调查了近500名市场参与者,涵盖了买方和卖方的机构,展示了传统资产与数字资产的不断融合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65%的受访者计划到2026年使用非CBDC选项,例如稳定币、代币化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数字支付系统,以满足数字证券结算的现金和流动性需求。相比之下,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CBDC进行相关操作。这一数据与过去一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有52%的受访者偏向选择CBDC作为数字货币的主要形式。
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市场对CBDC的期望逐渐降低,也显示出其他数字货币选项的兴起。 花旗集团证券服务部负责人奥坎·佩金(Okan Pekin)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T+1(交易后1天结算)已成为后交易行业的中心议题。我们最新的白皮书是自2021年发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点关注的是技术的日益适用性,包括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和数字资产,以及代币化的重大潜力。这些发展将继续改变证券市场的格局,因为我们继续朝着全球多个市场的更短结算周期迈进。” 在这份白皮书中,花旗还提到了一些其他显著的发现。首先,在数字资产的商业化进程中,亚太地区和欧洲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分别有48%和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推动相关项目。
这一数据表明这两个地区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和数字资产的商业化方面走在了前列。同时,代币化技术已准备就绪,然而原生数字证券的发行则需要更长的时间。62%的卖方受访者将其DLT和数字资产的努力集中在各种资产类别的代币化上,而仅有8%的人关注于原生数字证券的发行。 此外,随着代币化的推动,卖方的偏好显得更倾向于私有网络。64%的卖方受访者预计将使用由银行、科技公司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管理的私有网络。然而,在买方方面,资产管理者则更关注于公共区块链以实现基金的代币化和分发机会。
令人注意的是,在结算方面,T+1的实施效果超出预期。44%的受访者表示T+1的上线带来了显著影响,相较于2023年的28%有所增加。在不同地区中,欧洲受访者受到的影响最大,有60%的人表示感受到显著影响。证券借贷被认为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活动之一,50%的受访者表示该领域受到的影响显著,较去年33%的数据有明显上升。 随着结算期的加速变化,市场对实时、原子结算的预期不断提高。40%的受访者期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实时、原子结算,而亚太地区的受访者对此持最乐观的态度,42%的人表达了这一期望。
花旗公司证券服务部负责人阿米特·阿加瓦尔(Amit Agarwal)表示:“传统资产与数字资产及操作模式的加速融合增强了市场对现代平台、可靠数据和实时信息的需求。我们预计将在自动化、云基础设施和API等领域继续投资,同时开发与DLT网络集成的解决方案。对此,花旗将继续创新,利用我们集成的产品服务于当今动态的市场生态系统。” 随着数字货币和代币化存款的逐步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正面临重大的挑战与机遇。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推动着金融产品的发展和适应性。未来,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数字资产的整合和传统金融的交汇将可能引发一场金融革命,改变我们与货币互动的方式。
全球银行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对这一波数字化潮流的探索,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布局代币化市场。无论是在流动性管理、资产证券化还是在金融合规等领域,数字货币和相关技术正日益被视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 随着人们对数字货币的逐渐认知,未来的金融交易将可能更加安全高效。同时,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也在努力跟进技术的发展,制定适应市场发展的政策框架,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并确保市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总之,数字货币及代币化存款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花旗集团的调查结果不仅体现了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强烈兴趣,也预示着未来金融市场将面临的转型与革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货币的普及将为传统金融带来深远的影响,值得市场各方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