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袖访谈

宝马ConnectedDrive风波:租车归还后仍能远程控制背后的安全隐忧

行业领袖访谈
BMW ConnectedDrive lets me control my returned rental car (Sixt)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宝马ConnectedDrive系统在车主和用户间备受关注。然而,近期一则关于租赁宝马汽车归还后用户仍能远程控制车辆的事件,引发了大众对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深入探讨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了智能汽车连接服务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并分析了车企和租赁公司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汽车成为现代出行的重要标志,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打造智能网联平台,宝马的ConnectedDrive系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ConnectedDrive不仅让车主享受到了远程控制、车辆状态监测等便捷服务,更为未来智能出行奠定了基础。然而,近日一位用户体验租赁宝马汽车时发现,即便车辆已归还给租赁公司,仍能通过ConnectedDrive系统完整操控车辆,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及担忧。用户在意大利租赁宝马汽车,通过建立个人BMW ID将车辆与之绑定,完成蓝牙配对并触发软件升级,确保体验最佳。当他将车归还时,租赁公司员工虽承诺进行了系统重置,但用户在归还后发现依旧能借助宝马官方的移动端应用遥控车辆,实时定位,远程开锁、锁车,甚至触发喇叭等操作。更令人生疑的是,此时车辆已被再次租出,他的账户权限仍然有效,意味着他可以追踪并操控其他租客车辆,带来了显著的安全和隐私隐患。

事件曝光后,网友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不少租赁用户表示,有时租车公司或许并未有效执行车辆“重置”和“账号解绑”流程,导致前租客数据残留。这在技术本应解决隐私保护的今天,可谓是一大漏洞。文章中提及的远程控制功能包括车辆位置实时查看、远程锁车解锁、开启灯光、鸣笛等操作,这些操作若落入恶意之手,无疑将严重威胁新租客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此外,隐私泄露如行驶轨迹、驾驶习惯都处于高风险区间。目前宝马公司通过ConnectedDrive Fleet Services提供针对车队和租赁车辆的管理方案,旨在实现账号与车辆的自动解绑和权限切换,保障多用户环境下的安全。然而租赁公司如Sixt在不同国家、不同分公司之间的执行标准参差不齐,部分车辆存在后台账号解绑失误或未及时执行流程,导致数据遗留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智能汽车的远程连接功能需要更严谨的账号管理流程及强制性的租赁车辆重置标准。除了租车公司责任外,车企也应加强技术约束,确保车辆被租出归还时,自动或者半自动地执行账号解绑和数据清理,最大限度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用户本人在租用车辆时,也应保持警惕,自行检查并解除个人账号绑定,避免潜在风险。虽然很多租赁公司都设有“租赁模式”或“车队管理模式”,来限制租赁车辆与个人账号的绑定和远程权限,但该事件表明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一旦管理不到位,用户将面临账号滥用和隐私侵害的问题。类似现象在业界并非个例,不仅限于宝马车辆。其他品牌的智能汽车也频频曝出租车用户数据残留和远程权限未清的状况。

相比传统机械汽车,智能汽车的网络连接带来巨大便利,也产生了新的安全挑战。租赁行业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高频场景,需要联合车企以及监管机构共同完善数据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对监管层而言,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强化对于汽车云服务的安全审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欧盟GDPR等数据保护法规背景下,类似失误可能引发严重法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议广大租车用户在使用智能汽车时保持警惕,避免在租车期间绑定与个人身份密切相关的账号信息,尤其是在归还时务必确保账号已成功解绑。同时,建议租赁公司公开透明其车辆数据管理流程,向用户说明租赁车辆的数据隐私保护措施,以树立信任。展望未来,智能汽车的数字安全如何保障已经成为业内关键议题。

车企需在设计阶段纳入隐私保护机制,实施可信的账号生命周期管理。云端服务应具备自动检测与解除授权的能力,确保租赁循环流程高安全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应服从严格的隐私保护原则,避免数据滥用。此次宝马ConnectedDrive事件成为智能汽车行业敲响的警钟,提醒所有相关方共同面对智能互联环境下的新挑战。只有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协作,制定并执行高标准的安全隐私保护机制,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到智能汽车带来的便捷与安全。未来,随着车联网技术不断演进,完善的用户身份认证、数据权限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将是提升用户信心和推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保障。

最终,安全、隐私和便捷之间的平衡将成为智能汽车创新不可回避的命题,期待在各方努力下,这一切能够迈向更加稳健可靠的方向。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People wrecking the climate 140 years ago – we just lacked the tech to spot it
2025年09月07号 06点39分24秒 140年前人类已经破坏气候:科技的局限曾让我们未能察觉真相

历史与科学研究揭示,早在140年前人类活动已对气候造成影响,只是由于技术限制,未能及时发现这一环境危机,从而为现代气候变化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Along the Green Line
2025年09月07号 06点40分18秒 穿越绿线:揭示以巴冲突的边界与人性故事

本文深入探访1949年停战线——被称为“绿线”的边境地带,讲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在这一敏感区域的生活现状以及冲突背景,揭示该地区的复杂局势与未来展望。

Is AI code sabotaging its own ROI case?
2025年09月07号 06点41分19秒 人工智能生成代码是否在削弱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深入探讨AI代码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快速普及,AI生成代码的优势与隐忧日益显现。探讨AI代码背后的维护难题、工程文化变革以及如何优化开发生命周期,实现真正的投资回报。

Natural rubber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crack growth
2025年09月07号 06点42分14秒 天然橡胶抗裂性能的突破与应用前景解析

探讨天然橡胶在高抗裂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揭示天然橡胶在提高材料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方面的重要意义。

Show HN: AI Text to Music Generator
2025年09月07号 06点43分06秒 探索未来音乐创作的力量:AI文本转音乐生成器全面解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创作方式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变革。AI文本转音乐生成器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为创作者提供了高效、专业且个性化的音乐制作新途径,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门槛,带来无限可能。本文深入剖析这项前沿技术的原理、功能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如何利用AI开启音乐创作的新纪元。

People wrecking the climate 140 years ago – we just lacked the tech to spot it
2025年09月07号 06点44分00秒 早在140年前人类已开始影响气候,只是缺乏技术手段识别

本文探讨了科学研究如何揭示早在十九世纪,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只是当时缺乏先进技术手段使其难以被察觉,并分析了这一发现对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和环保政策的深远意义。

The Fediverse: A New Era of Social Media
2025年09月07号 06点45分17秒 联邦宇宙:开启社交媒体新时代的革命力量

联邦宇宙作为分布式社交网络的代表,正在重塑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交体验。其去中心化结构为用户带来更多自由和隐私保护,推动社交媒体走向更加开放与多样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