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关键支柱,其碳排放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据统计,全球约有五万艘货船在海上航行,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3%,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航空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减少航运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成为了国际社会和产业界亟需解决的核心难题。近期,一家名为Seabound的初创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碳捕获技术,有望为这个传统而污染严重的行业带来重大的绿色转变。 Seabound的核心创新围绕着一种利用石灰石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技术展开。该公司在英国伦敦郊区的一个工业园区内打造了一个钢制的集装箱,容纳了数千颗樱桃大小的快石灰颗粒。
在快石灰中,通过将货船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引入集装箱内,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快石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钙,也即石灰石,从而实现废气的净化和二氧化碳的固化。 这一方法汲取了传统工业中碳捕获技术的优势,但通过规模缩小与系统整合,实现了在船只甲板上的直接部署。初步海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Seabound在一艘载有3200个集装箱的货轮上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航行测试。数据显示,该装置能捕获高达78%的二氧化碳以及90%的硫氧化物排放,而硫氧化物作为有害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和环境危害巨大。通过不断迭代研发,Seabound已经将其原型设备设计为符合国际标准尺寸的20英尺集装箱,便于货船直接装载和堆叠,大幅提升了实际应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快石灰的生产过程同样备受关注。
传统的快石灰制造过程中需要加热石灰石至高温,产出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确保整个生产链的碳中和尚有难度。为此,Seabound正积极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合作,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炉或其他绿色制石灰技术,将整体碳足迹降至最低。这种绿色快石灰的规模化供应是实现海运碳捕获长期可持续运作的关键环节。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isha Fredriksson透露,她最初的职业理想是成为医生,然而在阅读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全球气温升幅对环境和人类影响的报告后,决定投身于气候行动领域。她和共同创始人Rojia Wen共同发展出了这一创新技术并成功获得约400万美元投资,其中包括多家航运企业的支持,这体现了航运业对于实际减排解决方案的巨大需求和期待。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面临一场深刻转型,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25年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将逐步引入对排放超标船舶按照吨数收费的制度,推动企业加快向绿色燃料和技术的转变。
Seabound捕碳设备的出现恰逢其时,不仅能够帮助船东立即减少排放,还能随着相关法规增强逐步扩充设备数量,配合绿色燃料的推广,有效降低碳足迹。 当然,业界对于碳捕获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质疑,担心其可能会阻碍更加根本的技术变革,例如使用氨燃料、氢燃料或依靠风力辅助推进的清洁能源航运技术。一些环保组织认为,碳捕获应作为过渡方案,不能成为延缓彻底弃用化石燃料的借口。Fredriksson也明确表示,Seabound的技术目标是补充而非替代零碳燃料,双方的融合最终才能实现航运业的脱碳目标。 从商业角度看,Seabound项目虽然仍处于增长和规模化阶段,但单个单位数万英镑的价格对于大型航运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吸引力。已有航运公司承诺在2025年开始搭载实际规模的集装箱设备,将其部署在全球航运主线上。
此外,Seabound正计划在主要国际港口设立集装箱快速更换和维护的物流枢纽,进一步优化其技术推广的产业链。 海洋不仅承载着全球贸易,更是全球气候调节的重要因素。航运业能否实现清洁低碳转型,对于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凡。Seabound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碳捕获科学运用于货船甲板,打造了一个易于复制和扩展的解决方案,为航运污染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未来,随着绿色快石灰生产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环境的趋严,这类碳捕获设备有望在数千艘船只上普及,打造连接各大港口的绿色航运网络。 综上所述,Seabound的快石灰碳捕获集装箱技术以其高效的捕碳比例、灵活的部署方式和良好的商业前景,为全球航运业减排注入了崭新的动力。
尽管面临绿色燃料发展及系统成本等挑战,但其现阶段可以降低船舶排放的能力无疑是缓解气候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航运业的转型正处于关键节点,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将共同推动这艘庞大行业驶向更为可持续清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