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速度远超预期,尤其是在文本生成、图像合成等领域。Midjourney作为一款备受欢迎的文本驱动图像生成工具,从2021年问世以来迅速积累了数千万用户。用户只需输入文字描述,Midjourney便能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逼真或富有艺术性的图像。这种便捷高效的技术革命性地改变了设计、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方式。然而,随着AI生成内容的普及,围绕版权的争议也日益凸显。2025年6月11日,迪士尼和环球影业正式联手向美国洛杉矶联邦地区法院提交了一份长达110页的版权侵权诉讼,指责Midjourney未经授权使用其大量知名影视作品和角色形象作为训练数据,违法复制迪士尼的《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冰雪奇缘》中的艾莎、皮克斯的巴斯光年、环球影业的《神偷奶爸》小黄人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这起诉讼标志着传统好莱坞电影巨头首次正式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企业发起著作权诉讼,具有划时代意义。迪士尼与环球影业指出,Midjourney在训练AI模型时,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直接从互联网大规模抓取了受版权保护的内容素材,这一行为属于明显的版权侵权。该公司随后通过技术手段使用户能够生成与这些著名角色高度相似甚至几乎一致的视觉作品,严重侵犯了版权持有者的合法权益。Disney的总法律顾问Horacio Gutierrez在声明中强调,尽管迪士尼对AI技术带来的创造潜力持积极态度,但无视法律底线、肆意剽窃他人版权财产属于“盗版行为”,不能被接受。NBC环球的法律顾问Kim Harris也强调,此次诉讼旨在保护创作者和投资者权益,维护影视行业的健康生态。实际上,AI企业采用网络公开数据训练模型的做法早已引起广泛争议。
此前,新闻机构、作家团体、音乐版权方等均曾就AI训练素材版权问题展开诉讼和维权行动。虽然OpenAI、微软等公司对此辩称相关行为属于“合理使用”,但业界对此定义并无统一共识,法律界尚缺乏针对AI版权专门的明确法规,导致诸多法律纠纷不可避免。迪士尼和环球的诉状不仅指出了Midjourney侵权的具体行为,也提出了对其即将推出的视频生成服务的限制,要求法院禁止Midjourney在未采取适当版权保护措施前上线新业务。此外,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但并未公开具体金额。Midjourney对此起诉至今保持沉默,未对外作出实质性回应。这一事件引发了影视行业与创作者群体的广泛讨论。
作为好莱坞创意产业的核心代表,迪士尼和环球的联合行动彰显了电影电视业在AI时代维护版权和激励创新的决心。很多创作者曾批评影视公司对此类侵权现象支持不力,而此次诉讼代表了一种转变,也为整个行业建立了维护知识产权的新标杆。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关注AI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利用AI辅助创作无疑将提效创新,但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版权保护、尊重原创劳动,是摆在学者、立法者、企业和用户面前的共同难题。该案的后续进展备受关注,有望对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内容生成产业的法律规范产生深远影响。更广泛地讲,随着AI应用场景及能力的不断拓展,版权制度需及时适应新形势,明确AI训练数据获取边界、使用责任和授权体系,推动形成兼顾创新激励与权益保护的法治环境。
公众、企业与政府需加强合作,理性应对时代挑战,确保人工智能激发创造力的同时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总之,迪士尼与环球起诉Midjourney事件不仅是一起版权纠纷,更是技术与法律、创新与规范之间博弈的缩影。它提醒各界在迎接人工智能带来机遇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框架,从而促进影视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AI生成内容能否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健康发展,将成为评价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